淺談識字教學
在我國教育史上,識字向來是啟蒙教育階段的教學重點,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這是對識字教學的重要定位,也是對十幾年來識字教學現(xiàn)狀進行深刻反思的結(jié)果。識字教學是小學教學的基礎(chǔ),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不僅直接關(guān)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響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學素質(zhì)。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識字量大,內(nèi)容也較為枯燥,因而,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jù)學生的注意規(guī)律和愛玩、好動、做事沒耐心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地識字。
一、多認少寫
盡早大量閱讀是發(fā)展語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徑,而識字是閱讀的基礎(chǔ)。照原大綱的規(guī)定,一二年級識字量只有1100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62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象的圖畫聯(lián)系起來,變機械識記為意義識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如教學象形字“魚”,以多媒體顯示一條掛著的魚,并在圖下依次寫上“魚”字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過程。這樣,借助多媒體,學生不僅很快就記住了“魚”這個符號,而且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規(guī)律——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再如教學指事字“本”時,學生已學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樹木”,就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棵樹,然后在下面加上樹根,告訴學生:
“木”下加一橫是“本”,表示樹根。于是,樹及樹根的圖像與“本”這個符號聯(lián)系起來,牢牢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并運用于自己的識字實踐:學習“飛”字,學生說“飛”就像一只展開雙翅的飛鳥;學習“竹”時學生說像竹子上的六片葉子……2.分析“部件”,學習會意字在教學會意字時,我們常利用會意字的“語義”與“符號”之間的巧妙聯(lián)系,指導學生分析“部件”,編故事或做動作,以理解字義,記憶字形。如教學“看”時,讓學生將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動作,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看”的字形。以后,學生十分喜歡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學習“淚”字,學生說,眼里流水是淚;學習“休”字,學生說,一人靠在樹邊休息……3.形聲歸類,學習形聲字據(jù)統(tǒng)計,在漢字中,形聲字約占74%。利用形聲字“圖像”、“符號”、“意義”和“_”之間的聯(lián)系,采用形聲歸類的方法,能幫助學生識記大部分漢字。形旁歸類:有同一種形旁的字往往在語義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衣字旁的字都與布、服裝有關(guān)。記得學生在初學“褐”字時,經(jīng)常將其寫成示字旁。為了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查字典了解:“褐”不光指“褐色”,還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從此,“褐”在學生腦海中就與“被、補、褲”等歸為一類,再也不會寫錯了。
聲旁歸類:帶有同一種聲旁的字往往讀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經(jīng)常進行歸類復習。如學習“晴”字之后,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帶有“青”的字:清、睛、請、蜻,幫助他們編順El溜歸類: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說話用請,目是眼睛,昆蟲蜻蜓。實踐證明,針對漢字特點,把握造字規(guī)律,不僅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識字負擔,而且能使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深刻,降低回生率。
三、開放識字
要達到“多識字”的目標,還須構(gòu)建開放的識字教學體系,將識字與閱讀、生活巧妙結(jié)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1. 識字與閱讀相結(jié)合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機是6~12歲,而真正意義上的書面語言的學習是從閱讀開始的。因而在小學一二年級,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將主要精力放在攻克漢字上,而應(yīng)將識字與閱讀結(jié)合起來,讓孩子們在識字的同時接觸大量規(guī)范、優(yōu)美的書面語言,讓他們從中汲取豐富的書面語言營養(yǎng),及時開發(fā)其語言潛能,促進其語言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利用校園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剛?cè)雽W,孩子們相互還不太認識,他們大都有迫切想認識新同學的愿望。因此,開學初,請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每人制作一張名片,貼在課桌角上,互相記記同學 ……(未完,全文共3487字,當前僅顯示176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淺談識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