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畢業(yè)論文/文教論文/計算機/政府/政務講話/政府報告/科學發(fā)展/服務/>>正文

論文:論電子政務的發(fā)展與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發(fā)表時間:2013/1/4 21:17:11
目錄/提綱:……
一、對發(fā)展電子政務的基本認識……………………………………………………2
(一)發(fā)展電子政務的背景分析…………………………………………………2
(二)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4
(三)電子政務的概念……………………………………………………………9
二、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及發(fā)展方向…………………………………………17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17
(二)我國電子政務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9
三、構建基于電子政務的服務型政府………………………………………………32
(一)轉變政府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32
(二)電子政務促進政府向“服務型”轉變……………………………………33
(三)以電子政務為手段實現政府的服務………………………………………39
(四)強化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升政府服務水平………………………46
一、對發(fā)展電子政務的基本認識
(一)發(fā)展電子政務的背景分析
(二)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
(三)電子政務的概念
(四)國外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二、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及發(fā)展方向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
(二)我國電子政務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發(fā)展電子政務與……

論電子政務的發(fā)展與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目 錄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引言……………………………………………………………………………………1
一、對發(fā)展電子政務的基本認識……………………………………………………2

(一)發(fā)展電子政務的背景分析…………………………………………………2

(二)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4

(三)電子政務的概念……………………………………………………………9

(四)國外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11

二、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及發(fā)展方向…………………………………………17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17

(二)我國電子政務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9

(三)發(fā)展電子政務與構建服務型政府要相結合………………………………23

三、構建基于電子政務的服務型政府………………………………………………32

(一)轉變政府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32

(二)電子政務促進政府向“服務型”轉變……………………………………33

(三)以電子政務為手段實現政府的服務………………………………………39

(四)強化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升政府服務水平………………………46
結束語…………………………………………………………………………………49參考文獻………………………………………………………………………………50致謝……………………………………………………………………………………54聲明……………………………………………………………………………………55
引言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社會信息化的趨勢下,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作為先進生產力,推動著國民經濟,決定著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一個國家的信息化發(fā)展水平直接關系到該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如何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進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迎接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挑戰(zhàn),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政府機構普遍關心的問題。電子政務的出現和興起是政府適應信息社會時代的要求而出現的行政方式、組織結構和行政理念的變革,這種變革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信息環(huán)境下政府管理本身的迫切要求。
為順應世界改革潮流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加速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服務型政府已經成為我國“十一五”期間政府轉型的明確目標。服務型政府理論認為:現代社會確立人民的主體地位、政府公共服務的責任、政府管理的高效率與低成本及公民的參與性與公正、透明等。電子政務的建設為政府向服務型轉變提供了重要的特質設備與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使政府轉變?yōu)榉⻊招统蔀楸厝弧?br>信息化條件下,提高政府服務能力的關鍵在于服務型政府與電子政務的充分結合。
電子政務的效益來自政府服務,電子政務的應用也主要是服務。服務是電子政務的第一要務,也是建設電子政務的主要目的。電子政務和服務型政府都充分體現了服務于公眾的核心價值理念;全面構建服務型政府離不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而服務型政府又為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更是處在政府深化改革與不斷創(chuàng)新的動態(tài)過程中,因此,發(fā)展電子政務既要同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更要同構建服務型政府緊密結合。


一、對發(fā)展電子政務的基本認識
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實踐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是科技發(fā)展的結果。對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掌握、控制和利用,將促進國家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迅速提高。電子政務并不是簡單地將傳統(tǒng)政府管理照搬到互聯(lián)網上,而是人類為了適應新的技術變革將現代政府管理觀念和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產物。面對全球范圍內的國際競爭和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近年來,許多國家政府都把電子政務作為重要的發(fā)展戰(zhàn)略,而發(fā)達國家的電子政務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的發(fā)展期。我國政府也越來越意識到發(fā)展電子政務的重要性。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明確提出將電子政務建設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手段,要求政府轉變職能時應注意“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設,推廣電子政務,提高工作效率和監(jiān)管有效性”①。

(一)發(fā)展電子政務的背景分析
近代以來,隨著科技革命的誕生,社會分工的精細化,生產力迅猛發(fā)展,工業(yè)經濟開始成為全球的主導經濟形態(tài),市場成為配置社會資源的主要手段。經濟的進步引發(fā)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且這些問題愈益多樣化、復雜化。眾多社會問題的解決更多地要求民眾的廣泛參與和社會民主化程度的提高,這向社會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相對于政治統(tǒng)治的獨立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于是,國家或政府的政治統(tǒng)治職能開始向社會管理方向轉移,并_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伴隨著社會管理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管理職能的專業(yè)性迅速強化,“官僚制”(“科層制”)成為社會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權力集中,層次分明,行為規(guī)范,公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3420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作用的政府:企業(yè)化政府應該把政策制定(掌舵)和服務提供(劃槳)分開;(2)社區(qū)擁有的政府:政府將部分控制管理權和職能轉移至社區(qū),采用參與式管理;(3)競爭性政府:把競爭機制注入到提供服務中去,改變政府對公共服務的壟斷;(4)有使命感的政府:政府要在內部放松管制,簡化行政制度;(5)結果導向型政府:按結果而不是按投入進行撥款,引導政府對其施政結果負責;(6)顧客驅動的政府:經常關注并滿足顧客的利益和要求,而不是滿足官僚制度的需要;(7)有事業(yè)心的政府:政府進行有效的投資,即會花錢,也能掙錢;(8)有預見的政府:政府管理要有戰(zhàn)略眼光和預見性,防患于未然;(9)分權的政府:
政府下放權力給基層和雇員,重視參與和合作;(10)市場導向的政府:利用市場機制而不是單純使用行政機制解決問題,公共服務的市場要對社會開放。
①奧斯本和普拉斯特里克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政府再造的“5C”戰(zhàn)略。
重新設計公共組織和公共_的基因,即改變組織和_的 DNA,持續(xù)提高政府績效。

(1)核心戰(zhàn)略:政府 DNA 的第一關鍵要素是確定公共_和公共組織的目標。其實現
途徑是目標明確、角色明確和方向明確。(2)后果戰(zhàn)略:就是再造公共_的激勵機制,重視結果。其實現途徑是有序競爭、企業(yè)化管理和績效管理。(3)顧客戰(zhàn)略:就是關注責任,即組織要直接對顧客負責。其實現途徑是顧客選擇、競爭性選擇和和顧客質量保證。(4)控制戰(zhàn)略:就是關注決策權的處置,即將重大決策權或控制權下放或將權力外移至社區(qū),其實現途徑是組織控權、雇員授權和社區(qū)授權。(5)文化戰(zhàn)略:
塑造組織文化(即員工的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態(tài)度和期望值),增強員工對組織目標和變革價值的認同,更好的完成組織使命。再造組織文化可以通過塑造組織的習慣、心靈和心智 3 種途徑進行。在公共_ 5 個層次中(統(tǒng)治_、行政_、組織、工作流程和人員)任何一個層次上,都可以使用這 5 項戰(zhàn)略。當然,使用戰(zhàn)略要有針對性,并注意整合作用。
②另一位著名的管理學學者拉塞爾·M·林登(Russell·M·Linden)在 20 世紀 90年代美國公共部門革命的基礎上提出了無縫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理論。無縫隙政府理論是一種適應顧客社會、信息時代要求的新的政府再造理論。無縫隙政府理論提出了“先重組再自動化”的政府再造原則。它說明了引入先進的技術是必要的,然而,在重新設計過程之前,它并非時時處處都有用。因為技術強化了優(yōu)點的同時也會強化弱點。長期宣告的由計算機帶來的辦公室革命從未發(fā)生,主要原因是我們試圖把效率低下的、分散的工作程序自動化。幾乎所有的政府再造都運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包括運用當地的網絡、計算機系統(tǒng)等等。但是,只有重新對工作流程進行設計,技術才能發(fā)揮作用。無縫隙政府理論認為,再造的步驟有:(1)描述現存的過程;(2)從最后著手,逆方向進行改革;(3)設定一個延伸了的目標;(4)從一張白紙開始政府組織的再造。無縫隙政府理論對于如何政府再造提出了“確保‘主要序列’的持續(xù)流動”的原則。這一原則實際上是為了提供快速、高質的服務,對工作進行重新設計,將先前以職能為導向的機構轉變?yōu)檫^程為導向的機構。另外,這一系列步驟的完成并不意味著再造的結束,政府再造要取得最后的成功,在機構實現了由職能導向到過程導向的轉變后,就必須把內部的_、結構和新的文化整合起來。整合是任何再造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求,它為保持再造成果提供了保障并推動更為先進的再造活動。實際上,如何再造的答案包括了對工作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和之后進行_整合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思想基礎是這樣一種理念:行政是服務,公眾是顧客。這種理念強調公眾、社會和企業(yè)是公共管理的服務對象,公共部門應該充分地考慮公眾和社會對公共服務的要求和期望,服務才是政府的本質所在。新公共管理不強調利用集權、監(jiān)督以及加強責任制的方法來改善行政績效,而是主張在政府管理中采納企業(yè)化的管理方法來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來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強調公共管理以市場或顧客為導向來改善行政績效。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政府管理和服務,強調以客戶(公眾和企業(yè))為導向和績效驅動,倡導建立企業(yè)化政府,將現代企業(yè)的精神、現代企業(yè)管理和企業(yè)信息化的先進理念引入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觀。
電子政務作為新技術,在政府的引進從來都不應該是簡單的 IT 應用項目,而是和整個政府系統(tǒng)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要對政府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吸收和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的精髓,最終通過網絡實現政府工作電子化;同時,也只有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fā)展,才能使新公共管理運動進行得更好、更徹底、更加符合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的新要求。
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國內外的眾多學者對發(fā)展電子政務及其與政府的轉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電子政務發(fā)展的理論層面上看,當前,學術界就電子政務內涵的界定,電子政務的意義、作用、影響,以及電子政務的技術設計和安全選擇均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聯(lián)合國與美國行政學會(UN/ASPA)①和埃森哲(Accenture)②等國際組織從電子政務發(fā)展?jié)u進過程的角度提出了電子化政府的階段發(fā)展模式,一是定義探討、分步走的發(fā)展設想;二是探討電子政務對信息化的意義、政府工作電子化的實施細節(jié)、政府信息化對各行業(yè)的影響等等。企業(yè)管理和電子商務研究與實踐中的成功理念、方法也被廣泛地引入電子政務的研究領域。如:George. A和 Rupert S 指出電子政務發(fā)展過程中的組織挑戰(zhàn),闡明了政府職能轉變及業(yè)務流程重組的指導原則。同時,國內學者對電子政務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發(fā)展思路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學者從“電子政府”的高度對電子政務的功能進行定位,提出電子政務的三大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有的學者對電子政務與行政管理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指出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在組織結構形態(tài)方面,由金字塔型的層級結構向扁平的網絡化結構發(fā)展;在組織規(guī)模方面,將減少機構和人員;在權力結構方面,將實行更多的分權和權力下放;在組織信息結構方面,由縱橫方向向網絡化、交互化方向發(fā)展;在組織動力結構方面,由控制型向參與型和自主型轉變;行政組織辦公出現虛擬化傾向;在政府組織內部,要求更多的技術和專家系統(tǒng)提供支持,政府組織的運行機制具有更大程度的開放性。
服務型政府理論的最新進展表明:現代政府必定是服務型政府,F代政府能力日益成為政府合法性來源,也是決定政府競爭力的基本手段之一。政府從管制型向管理型再向服務型的轉變,是一個歷史趨勢,是有著明顯的規(guī)律性的發(fā)展過程。相應地行政模式也由“統(tǒng)治行政”向“管理行政”再向“服務行政”轉變,是統(tǒng)治、管理和服務此消彼長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
③電子政務可以作為構建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手段和工具,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也應該與電子政務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從“精簡、統(tǒng)一、效能”的原則以及“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xié)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_來看,這些都與電子政務的公開、統(tǒng)一、平等是一致的。國務院電子政務示范工程總體專家組成員汪玉凱通過對中國政府管理本身的功能定位及其轉變的歷史軌跡的分析,對中國電子政務的功能定位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他認為,現階段中國政府治理的整體功能定位應該是把“管理服務型政府”作為首要選擇,應把服務寓于管理之中,或者通過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進一步規(guī)范對社會的有效管理,應該是現階段中國政府治理的目標模式,也是中國行政管理_改革不斷堅持的方向;龍茅雄和張潤彤則提出以政府機構改革為中心,優(yōu)化和再造政府行政流程,是實施電子政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部門應對電子政務挑戰(zhàn)的有力舉措。此外,很多學者還從信息技術應用在構建服務型政府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在某一區(qū)域內構建一個電子政府,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有效地實現行政、服務及內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會和公眾之間有機地集成,建立以人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政府重新定位,重新確立其角色和職能,通過既定程序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行政管理,把大量決策權下放給團體和個人。
顯然,學者們對電子政務一些基本的概念達成了較為明晰的共識,確定電子政務是政府信息化發(fā)展的階段,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必須訴求于服務型政府,然而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均深深地感到,電子政府的形成必然要求對傳統(tǒng)政府的改造才能得以實現。電子政務的發(fā)展不是簡單的傳統(tǒng)政務“大搬家”,不是簡單地把傳統(tǒng)政務搬上互聯(lián)網,即告結束。
筆者期望能在各位學者的研究基礎上,針對發(fā)展電子政務和構建服務型政府這一問題進行比較全面的、系統(tǒng)的探討,說明服務型政府是電子政務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和最終目的,電子政務只有在服務型政府的框架下才能真正建立和發(fā)展起來,而政府改革必定要以電子政務為手段來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從而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服務型政府。

(三)電子政務的概念

1.電子政務的含義、實質和內涵
電子政務的概念起源于美國,由英文的“Electronic government”翻譯而來,常簡化為“E-government”,現在已為世界各國所采用。它的字面意思是“電子政府”,在我國為了與“電子商務”的概念相對應,常譯為“電子政務”。它的原意是指對現有的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進行優(yōu)化重組,構造出全新的政府管理形態(tài)。它是各級政府部門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政務信息化,即政務公開化、辦公高效化,服務網絡化等目標的活動。具體來說,電子政務是指“公共管理部門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網絡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yōu)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yōu)質、規(guī)范、透明的公共服務!雹匐娮诱⻊盏暮诵膬热菔墙柚ヂ(lián)網,運用信息技術,打破現有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構建一個跨越時間、地點、部門,以顧客滿意為導向的政府服務體系——電子化的虛擬政府,使得人們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務,實現政府更高效、更廉潔、更務實地管理和服務。從服務對象來看,電子政務主要分為三大模式:(1)G toG(G2G)電子政務模式,這是政府(Government)與政府(Government)之間的電子政務,它是指政府部門內部、上下級政府、不同地區(qū)和職能部門之間的電子化與網絡化辦公和信息共享、實時通信。政府與政府間的大部分業(yè)務都可以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地實現。G to G 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機關組織部門的壟斷與封鎖,加速政府內部信息的流轉與處理,克服政府各部門相互推諉、扯皮現象,提高政府內部的行政效率;(2)G to B(G2B)電子政務模式,即政府(Government)與企業(yè)(Business)之間的電子政務(G to B),這一模式的電子政務主要是通過電子網絡系統(tǒng)進行電子采購與招標,精簡管理業(yè)務流程,快捷、迅速地為企業(yè)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以促進企業(yè)發(fā)展,提高企業(yè)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國際競爭力。G to B 覆蓋了從企業(yè)生產、執(zhí)照辦理、工商管理、納稅、企業(yè)停業(yè)破產等整個企業(yè)生命周期的嘻嘻配套服務;(3)G to C(G2C)則是政府(Government)與公民(Citizen)之間的電子政務模式,政府通過網絡與公眾進行雙向的信息交流并提供包括教育、就業(yè)、醫(yī)療、社會保障等在內的各種服務。G to C 可以提高政務信息的公開性,政府活動的透明性,有利于公民的民主參與和有效監(jiān)督,促使公務員廉潔自律。一個完整的電子政務系統(tǒng)應當是這三部分的有機結合。
我們把電子政務的內涵界定為:運用信息與通信技術,打破行政部門的組織界限,改進行政組織,重組公共管理,實現政府辦公自動化、政務業(yè)務流程,為公眾和企業(yè)提供廣泛、高效和個性化服務的過程。
①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一是電子政務要實現政府內部的辦公自動化,提高政府機構辦公效率;二是電子政務要建立政府與社會公眾、企事業(yè)組織之間的雙向互動,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并接受社會對行政的監(jiān)督;三是電子政務要以電子信息和數字網絡技術為基礎,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

2.電子政務的特點
電子政務是對傳統(tǒng)政府形態(tài)的改造,相對于傳統(tǒng)的政務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電子政務以改革行政業(yè)務流程為基礎。電子政務是在政府業(yè)務流程優(yōu)化的基礎上所建立的一個包含各種信息資源、計算機網絡軟硬件、政府工作人員、公眾和企業(yè)在內的完整的社會系統(tǒng)。它旨在實現行政業(yè)務流程的集約化、標準化、高效化。

第二,電子政務以互聯(lián)網為運行環(huán)境;ヂ(lián)網本身具有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政府借助于互聯(lián)網與其他政府、公眾、企業(yè)進行溝通和協(xié)作,將大大促進政府業(yè)務流程的優(yōu)化、重組,對社會其他機關的運作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應。

第三,電子政務以政府、企業(yè)、社會公眾之間的雙向、及時互動為根本動力。政府的業(yè)務活動主要圍繞這三個主體展開,即包括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互動(G to G),政府與企業(yè)之間的互動(G to B),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G to C)。

第四,電子政務以提供優(yōu)質、規(guī)范、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務為根本宗旨。在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政府與企業(yè)、公眾交流和互動頻繁,政府能夠及時掌握來自社會的需求,以保證公共服務的質量、規(guī)范、透明和高效。

第五,電子政務以信息和網絡a全為保障。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安全直接決定了政府的業(yè)務能否正常開展、權力能否正常執(zhí)行,它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技術手段保證網絡a全和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是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和政府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①。
電子政務從開始建設到發(fā)展成熟,需要一個漸進的實現過程,但是從終極價值追求來看,世界各國都把它定位為“為公眾服務”。美國把“以公民為中心、以績效為導向、以市場為基礎”,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原則,其核心是“以公民為中心”。法國電子政務建設也非常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方便,做好公眾服務。瑞典政府也重視為社會與公眾服務,把電子政務的第一目標定位于為企業(yè)和居民服務,增加透明度,促進民主化。從我國電子政務來看,在經歷了基礎網絡設施建設,實現政府內部網絡、辦公自動化階段以后,電子政務的服務理念將進一步深人人心。

(四)國外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程度直接影響著政府的競爭力,成為衡量各國發(fā)展水平的一個指標。為此,許多國家都在大力建設電子政務,積極搶占互聯(lián)網的制高點。雖然他們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即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lián)網技術重塑一個更有效率、服務水平更高、服務體系更完善、公眾更滿意的政府。
根據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對 22 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在網絡服務和電子政務成熟度方面,加拿大從 2001 年開始連續(xù)三年名列第一,埃森哲認為加拿大是唯一一個借助電子政務成功實現管理型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國家。緊隨其后的是新加坡、美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國。調查的指標包括電子政務服務水平、政府的客戶關系管理、在線提供服務的廣度和復雜度等等。這些國家實施電子政務的經驗對發(fā)展我國的電子政務頗有可借鑒之處。

1.國外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

(1)美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
美國是起步較早,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國家,針對行政過程與效率、行政措施與政府服務的品質提出“運用信息技術再造政府”(Reengineering-through informationtechnology)的觀念。1993 年,克林頓政府建立“國家績效評估委員會”(NationalPerformance Review Committee,NPR),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的出版為標志啟動了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NII/GII 計劃),提出應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克服美國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務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并引發(fā)了“政府再造”(Re-invention of Government)工程。1994 年 12 月,美國“政府信息技術服務小組”(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協(xié)助政府與客戶間的互動,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電子政務,以提供效率更高、更便于使用的服務,提供更多取得政府服務的機會與渠道。1995 年 5 月,克林頓簽署《文牘精簡法》,要求各部門呈交的表格必須使用電子方式,規(guī)定到 2003 年 10 月全部使用電子文件,同時考慮風險、成本與收益,酌情使用電子簽名。1996 年,美國政府發(fā)動“重塑政府計劃”,提出要讓聯(lián)邦機構最遲在 2003 年全部實現上網,使美國民眾能夠及時并充分獲得聯(lián)邦政府掌握的各種信息。2000 年 9 月,美國政府開通“第一政府”網站(www.firstgov.gov)。這是個超大型電子網站,旨在加速政府對公民需要的反饋,減少中間工作環(huán)節(jié),讓美國公眾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個政府網站站點內完成競標合同和向政府申請貸款的業(yè)務。美國政府的網上交易也已經展開,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網上購買政府債券、網上繳納稅款以及郵票、硬幣買賣等。

(2)歐盟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概況
歐盟成員國在電子政務發(fā)展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歐盟制定了信息社會行動綱領,各成員國也分別制定了本國的信息社會行動計劃和電子政務規(guī)劃,并積極付諸行動。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先后發(fā)布了《政府現代化白皮書》、《21 世紀政府電子服務》、《電子政務協(xié)同框架》等政策規(guī)劃,并提出了到 2008 年在英國全面實現政府電子服務的目標。2000 年 3 月 30 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在“信息時代特別內閣會議”上提出,把英國全面實施電子政務的時間從 2008 年提前到 2005 年;到 2002 年,英國政府機構服務的上網率要達到 25%。2001 年 1 月,英國內閣辦公室宣布,英國建設“電子政務”的工作成效顯著,現在已經有 40%的政府服務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給公眾,提前 1 年超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根據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的報告,目前英國的成 ……(未完,全文共53399字,當前僅顯示960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論文:論電子政務的發(fā)展與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