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引論……………………………………………………………………………………1
二、曹七巧和白流蘇的異同………………………………………………………………2
三、絕望蒼涼的女性意識…………………………………………………………………4
四、結論……………………………………………………………………………………6
一、引論
二、曹七巧和白流蘇的異同
三、絕望蒼涼的女性意識
四、結論
……
本 科 畢 業(yè)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絕望蒼涼的女性意識——試論曹七巧和白流蘇的形象塑造
指 導 老 師 :馮波
學 生 姓 名 :陳慕潔
學 號 :W447809123680009
院 系 :網絡教育學院
專 業(yè) :漢語言文學教育
畢 業(yè) 時 間 :2011年7月
原 創(chuàng) 承 諾 書
我承諾所呈交的畢業(yè)
論文是本人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我查證,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若本論文及資料與以上承諾內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擔一切責任。
畢業(yè)論文作者簽名:__ _陳 慕 潔____
日期:2011 年 3 月 19 日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Ⅱ
一、引論 ……………………………………………………………………………………1
二、曹七巧和白流蘇的異同 ………………………………………………………………2
1、曹七巧和白流蘇形象和性格的差異 ……………………………………………3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90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七巧和白流蘇的形象塑造
摘 要:曹七巧和白流蘇分別是張愛玲小說《金鎖記》和《傾城之戀》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二者雖然在形象性格、對待愛情與金錢的態(tài)度以及彼此的命運結局存在差異,但是都突出地體現(xiàn)了張愛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識——絕望蒼涼。
關鍵詞:曹七巧 白流蘇 女性意識 絕望蒼涼
一、引論
張愛玲,20世紀40年代上海淪陷時最走紅的女作家。1943年, 張愛玲作品中的兩部力作《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相繼問世,二者均發(fā)表于《雜志》期刊。張愛玲是天才,深得《紅樓夢》真?zhèn)鞯摹督疰i記》問世后,一向以苛刻聞名的傅雷稱“這太突兀了,太像奇跡了,”是“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①,而夏志清教授亦盛贊《金鎖記》:“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②,文人們則將此篇小說稱為“張愛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說”。而《傾城之戀》則是張愛玲真正的成名作。小說刊登后,在當時贏得了讀者群極大的回響。而其在1944年改編成話劇上演之后,更造成了萬人空巷的盛況!秲A城之戀》不僅在當時使張愛玲的聲譽達到高峰,并為其在中國文學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張愛玲的作品與當時血與火的中國關系不大,與日寇的侵占香港和上海的淪陷也不大沾邊,作品中也不去渲染民族情緒和抗戰(zhàn)氣氛。她的作品展示了滬、港洋場高等華人的空虛、腐爛、墮落、變態(tài)的靈魂。這種故事一方面能為日偽統(tǒng)治的文壇所見容,另一發(fā)面也給當時的精神食糧匱乏的讀者以一種新鮮的滋味。
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說:“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于啟發(fā)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雹
她的作品,像憂傷的藍調而纏綿。那些憂傷的調子,像在回憶著什么,令人眷戀,讓人寒瑟。“透支的美好只會讓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正因為張愛玲這樣認為,所以她的主題才無法脫離蒼涼。而這荒涼和舊上海的華燈璀璨映射出的人性世俗的迷茫十分相稱。
盡管張愛玲在小說中反映了舊文化的衰落,反映了舊的生活方式的崩潰,這一切對于她都不過是舞臺上的布景,她的最高命意不是鞭撻和批判,而是在這布景下上演普遍的、永恒的人生悲、喜劇。在張愛玲看來,她的布置——那個新舊交替中的時代,那種沒落的文化——恰好使人性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人性,包含人性善與人性惡兩大類,在現(xiàn)代的作家中,沈從文是一位擅長于寫人性善的作家,而張愛玲則是一位專寫人性惡的作家。她致力于挖掘人靈魂的陰暗面。張愛玲認為我國的文學“向來是注意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視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 ④她認為人生飛揚的一面固然可以寫,但安穩(wěn)是飛揚的基礎,沒有安穩(wěn)便沒有飛揚,而且她深信“安穩(wěn)”是具有“永恒意味的”,“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說是婦人性”。所謂求“安穩(wěn)”,就是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終身有托。體現(xiàn)在曹七巧與白流蘇身上的便是白流蘇的依賴性與曹七巧被扭曲被摧殘了的人性。
白流蘇的曲折而蒼涼的戀愛歷程,正是一場求安穩(wěn)的愛情冒險。白流蘇與丈夫離婚后住在娘家,
1
兄嫂騙光了她所有的積蓄后就排擠她。這迫使她與范柳原戀愛,投入柳原的懷抱,就算是當情婦也
在所不惜。白流蘇住在娘家,本來就是自己的家,但她呆不下去,這是她求安穩(wěn)的一股社會外驅力,她的戀愛受了許多委屈,也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然而她還是不由自主地往這條路上滑下去,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她,這是求安穩(wěn)的內驅力。在那動蕩的,人心叵測的世界里,她好像作了一個夢似的,她感到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還是“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
張愛玲以她的觀察和切身的體驗,在小說中借白流蘇的感情矛盾,半推半就,若即若離,游戲式的戀愛婚姻,細膩地剖析了婦女身上的這種特性。體現(xiàn)在曹七巧身上,更多的還是她被扭曲,被摧殘的人性。
曹七巧是出生在麻油店的下層婦女,偏偏嫁到一個腐朽沒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丈夫骨癆
結婚等于守寡,面對朝思暮想的小叔子姜季澤卻無法遂愿。假如說在作品的前半段中,張愛玲側重表現(xiàn)的是金錢欲對曹七巧的控制和左右的話,那么后半部分,則側重寫難以壓抑的情欲對她的肆虐和操縱。七巧在一個死亡枯萎的世界中,終生陪伴著沒有生命的肉體,在畸形的夫妻關系禁錮下,從未享受過生命的真正快樂。超極限的性壓抑,更加刺激了她的性心理,使她的性欲不可遏制地變態(tài)地表現(xiàn)出來,盡管做了婆婆也沒有減弱。入夜,七巧讓兒子通宵達旦地陪她燒煙泡,討論“東鄰西舍的隱私”,造根究底地盤問媳婦的性生活,聽得“又是咬牙,又是笑,又是喃喃咒罵”。次日,七巧邀請親家母及親朋好友打牌,“在麻將桌上一五一十將她兒子親口招供的媳婦的秘密宣布出來,略加渲染,越發(fā)有聲有色,眾人竭力的打 ……(未完,全文共10638字,當前僅顯示253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畢業(yè)論文:試論曹七巧和白流蘇的形象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