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實踐追求以人為本理念的條件下,行政管理理論中出現的解釋方法和批判方法對推動行政管理學學科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該文對建筑在實證主義認知論之上的傳統研究方法,尤其是結構一功能主義方法的局限性進行檢討的同時,提出解釋理論和批判理論對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論和方法的相互吸收與借鑒,并共同促進行政管理理論的發(fā)展有著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對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眾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改進行政管理實踐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實證論/解釋視維/批判視維
【正文】
當今的行政管理理論取向從功能主義和制度主義到解釋視維(inte-rpretiveperspective)、批判視維(criticalperspective),以及到后現代的視維發(fā)展變化著。事實上,還沒有任何一種理論方法得到行政管理學術界和實踐界大多數人士的支持。在庫恩(thomaskuhn)看來,當今行政管理領域正是缺乏一個我們這個學科大多數人認同和支持的典范(即占統治地位的理論)。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領域,學者們經常使用“典范”(paradigm)這個詞,也許是作為引起人們注意力的一種方法,此詞經常出現在各類專著和文章的標題中。但是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82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社會現象進行闡釋和預測。相反,解釋視維只是一些觀念和方法,對各層級的組織分析進行含蓄的說明。
一、解釋的需要
行政管理學者迫切需要一種認知基礎,由此對行政管理的本質提出新洞識,從而不僅能夠思考人們所關切的政治、經濟和工具的事物,而且能夠從人本主義和文化層面上來思考社會現象。當一種實證主義的認知論受到批判的時候,人們總是批駁其基本理論內含的假設(譬如功能主義理論中的科層制、偶然論或系統論)。從一種選擇性視維(包括后現代主義的視維)來批判一個理論,這本身就是一個理論構建過程。這種批判假定:人類的理解和行動過程不能僅僅被簡化成科學(或實證論)的探究。而且,為了恰當地把功能主義理論置于范圍更廣的行政文化視域中,我們就不得不尋求一個一般性的人類理解理論,并將幾乎從每個點上與普遍接受的或經典的理論進行對比。
德國哲學家狄爾塞(wilhelmdilthey,1833-1911)曾介紹過一種研究社會和文化的新方法。他強調,從學者們用以探究社會現象的方法論而言,在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不同之處。自然科學家運用普遍法則來試圖闡明某種現象;而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學者則試圖通過一些確定的經歷,并依賴研究目的,來理解某種現象。如此一來,狄爾塞就把詮釋理論帶進了“歷史知識和人文科學的哲學境界”,其中闡釋人類活動的方法基本上是心理的或直覺的。
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則把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中的經驗主義科學)批判成以“幼稚的客觀主義”(或現實主義)來看待社會現實。他特別是對“自然主義”(經驗主義或實證論)在哲學探索中企圖建立真理持否定態(tài)度。胡塞爾強調理解“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強調通過觀察體驗認知的平凡世界和即得經歷的重要性。這個生活世界被看成是活生生的和俗世塵囂的世界,胡塞爾將其形容成并賦予了這樣的內涵:我們人類正經歷變化著的事物、期望、情感和觀念等等。這個塵世和生活的世界先于所有的內心反省而存在,并且我們必須做如此理解:這個塵世賦予在其中發(fā)生的其他所有可能經驗世界以意義。
狄爾塞和胡塞爾作為詮釋學和現象學哲學家,對進一步推進解釋視維的發(fā)展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其他持解釋視維的西方思想家,如海德格爾(heidegger)、薩特(sartre)、梅洛—龐蒂(merleau-ponty)、米德(georgemead)和泰勒(steventaylor)等,通過批判自然科學式探究的預先假定,以及通過提倡發(fā)展總體上理解歷史、文化、語言、傳統和人類現象等的新興方法,來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不同。但是近年來,解釋實踐活動中所存在的缺陷也遭到一些后現代思想家如羅蒂(rorty)和德瑞達(derrida)的非議。使解釋成為獨一無二的方法,尤其是使其與行政管理緊密相聯的正是解釋視維對社會現象持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t)的立場。這種構成主義立場強調辯證法以非決定論(非因果關系)方式存在的可能性,并且在此方式下,目標、規(guī)劃、方案則被視為通過參與者們所持有觀念和經歷的相互分享而使共同行動得以合法化。
解釋方法提供了一系列觀念和假設幫助我們來理解社會現象和行政管理現象,現可把這些相互聯系的觀念列舉如下:
第一,解釋視維,特別是建筑在現象學基礎上的解釋視維,通過社會情境的參與者角度來尋求理解和闡釋社會現實。解釋視維在個人的意識和主體性領域中,是通過參考行動的參與者而不是觀察者的框架來探求解釋。解釋視維把社會現實看成是由那些對社會抱有自身利益需求的人引發(fā)的突發(fā)社會過程。人類是社會真實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通過社會互動來建立社會現象的意義,通過社會互動和觀念的分享,一個修正(妥協)意義的活動就出現了。
第二,理解社會現實開始于成功有效的解釋活動。正如塞爾沃曼(davidsilverman)指出的:“解釋的任務在于理解被解釋者,創(chuàng)造解釋在于提供對被解釋者的理解。”例如,要考察行政管理溝通,現象學(或詮釋學)解釋就會關注借助于去解釋溝通內容的活動,來理解并得出溝通者之間溝通經歷的意義。因而,從解釋者和內容(或資訊)關系的角度,意義可能被探究和描述。就此層面而言,解釋是一種定性的描述。從這種聯系可以看出,意義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第三,由于個人不僅為他或她自己存在,也為其他人的共同體而存在,因此理 ……(未完,全文共8517字,當前僅顯示232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行政管理學畢業(y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