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農村/新農村/農業(yè)講話/國土/>>正文

淺議黨領導下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變革歷程

發(fā)表時間:2010/7/11 17:14:06
目錄/提綱:……
一、在黨的領導下,農村土地政策經歷的三次變革
二、我國農村土地政策的三次變革的背景、歷程及主要特點
第一、土改、互助組和合作化運動的情況
第二、“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的情況
一是公社的規(guī)模比原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大
二是經營管理范圍比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大
三、對農村土地政策的三次變革的幾點認識
第二、“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也起到了提高農業(yè)生產力的積極作用
……

  淺議黨領導下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變革歷程
  [內容摘要]土地作為農業(yè)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是農民生活最基本的收入來源,而土地使用效益是衡量農村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從一定意義上講,在農村解決好了土地問題,其他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本文試從我黨領導的三次土地制度變革中找到可借鑒之處,以有利于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
  [關鍵詞] 農業(yè)農村 土地經營模式 土地政策變革
  土地問題不僅是革命時期的重要問題,也是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重要問題。從中國革命時期最早的“打土豪、分田地”到現代中國農村的“土地承包責任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這是我黨在政治上的巨大進步。事實也證明,這是革命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奪取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基本條件。此后的幾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村土地政策經歷了三次大的變革。本文著重對這三次變革作了介紹,分析了我國農村土地政策的變遷歷程,對于揭示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進行農村土地政策變革的經驗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73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7320斤;湖北早稻畝產36900多斤,廣西中稻畝產13萬斤,福建花生畝產1萬多斤!度嗣袢請蟆钒l(fā)表社論,認為農業(yè)高產“衛(wèi)星”的事實生動地證明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以1958年 8月_提出“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為標志,“人民公社化”運動在極短時間內驟然興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例如:河南省遂平縣的公共食堂、河北省徐水縣“共產主義試點”的供給制。隨著人民公社的實現,農村食堂、托兒所等組織日見普及,大量的婦女勞力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到1982年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修改憲法時,全國農村取消政社合一的_,作出了重新設立鄉(xiāng)_的決定!叭嗣窆纭痹谥袊泊嬖诹私25個春秋。
  第三次變革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把集體所有、統(tǒng)一經營使用的土地制度變革為集體所有、家庭聯產承包經營使用的土地制度。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此時,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的18戶人家,聚集開始商議一件后來傳遍整個中國的事:包干到戶。在關系國家命運和前途的嚴峻歷史關頭,以_為代表的中國最高層的政治家和最底層的農民們,共同翻開了歷史的一頁:農村土地的新改革---聯產承包責任制,又稱“鳳陽大包干”。
  “鳳陽大包干”的具體方法是:除土地仍屬集體所有、社員只有承包使用權外,其他生產資料均折價分配到戶,所有權歸戶,社員可以在承包的土地上_耕種。由于小崗人開創(chuàng)的大包干“包”的范圍大,簡便易行,所以全國廣大農村社隊絕大多數采用了大包干生產責任制。
  建立農業(yè)生產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工作,獲得如此迅速的進展,反映了億萬農民要求按照中國農村的實際狀況來發(fā)展社會主義農業(yè)的強烈愿望。生產責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體經濟中長期存在的“吃大鍋飯”的弊病,而且通過勞動組織、計酬方法等環(huán)節(jié)的改進,帶動了生產關系的部分調整,糾正了長期存在的管理過分集中、經營方式過于單一的缺點,使之更加適合于我國農村的經濟狀況。
  二、我國農村土地政策的三次變革的背景、歷程及主要特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選擇何種制度來推動和保障農村、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成為當時農村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黨為了克服小農經濟日益暴露出的弱點和局限性,按照社會主義的道路改造小農經濟,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農業(yè)發(fā)展要走合作化的道路。
  第一、土改、互助組和合作化運動的情況
  1950年6月,我國頒布《土地改革法》,實行以消滅“封建剝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為宗旨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小土地所有制為基礎的小農經濟成為農村經濟結構的基本形式。土改運動取得了極好的效果:由于土改后,農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為自己勞動,因此表現出高度的勞動熱情,從而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同時為以后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從1950年算起,到1956年末基本完成農業(yè)合作化,從土地改革的完成到農業(yè)合作化的基本實現也只有7年。我國農業(yè)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通過農業(yè)合作化實現的,盡管合作化后期出現了速度過快、工作過粗等弊病,但從總體上看,合作化進一步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ブ献髦茷樘剿魍恋貍體所有、集體合作經營、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這次我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特點和經驗是:第一,采取積極領導、穩(wěn)步前進的方針,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guī)椭脑瓌t,逐步把個體農民引導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結合中國農業(yè)的特點和農民的習慣,創(chuàng)造了由互助組到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社,再到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的過渡形式;第三,走“先集體化,后機械化”的農業(yè)互助合作化的發(fā)展道路。第四,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與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并舉的舉措。把發(fā) ……(未完,全文共5913字,當前僅顯示207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淺議黨領導下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變革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