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進入“十一五”向全黨提出的新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各級干部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需要我們理性思考,科學謀劃,注重方法,講求實效,提高水平,在具體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正確處理好以下十個關系:
第一,正確處理好主導力量與主體作用的關系。建設新
農村既要加強政府引導,又要發(fā)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需要政府與農民群眾的雙向互動,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村其它基層組織,是建設新農村的領導者、組織者;廣大農民群眾則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力量和主體。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擺正與農民的關系,明確自己的職責是宏觀調控,搞好服務,改善環(huán)境,盡量簡化有關辦事程序,不斷提高辦事效率,不能“越位”,更不能錯位。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給予引導和扶持,重點在新農村建設總體規(guī)劃、技術、資金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幫助,切實為農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xiàn)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抓好新農村建設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而不能用行政命令包辦代替,以政府主導作用取代農民的主體作用。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70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當樣板,步子邁得快一些;基礎差一點的地方,可以從先辦有條件辦的事、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做起,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穩(wěn)步推進。允許起點有先有后,過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不搞“齊步走”。要善于研究把握新農村建設的規(guī)律,注意多方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切忌用一張圖紙,一個試樣,一種格調來搞村莊建設,切忌用大拆大建,強制拆遷,隨意撤村來樹新村樣板。鼓勵凸顯個性,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特別是規(guī)劃要依山就勢,順其自然,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貌。
第三,正確處理好基本建設與文明建設的關系。新農村建設不僅要看物質文明建設,更要看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然而,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對農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抓得比較實,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比較虛,沒有真正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落到實處。殊不知,廣大農民朋友對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也十分渴求。能否有效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事關新農村建設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我們通過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民反映突出的水、電、路、住房、電視、電話等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給農村面貌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顯著變化,以贏得民心,這是我們建設新農村的一個基本目標。但我們更要堅持以人為本,在發(fā)展農村經濟,改善村容村貌,加快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造農民的主觀世界、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進農民更加自覺地參與村民自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項政治權利上下功夫,培育一代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新型農民,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只有從精神文明方面著手整體提高農村的現(xiàn)代文明程度,才真正抓住了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建設新農村才能深入人心,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第四,正確處理好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的關系。當前,中央關于農業(yè)、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已經深入人心,深受廣大農民群眾拍手叫好,這為我們開展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為我們解決長期以來農業(yè)和農村積壓的一些問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注意解決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把農業(yè)和農村各項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同時,又要清醒地認識到,“三農”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伴隨著工業(yè)化進程加快越來越突出。建設新農村,縮小城鄉(xiāng)差別,徹底改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最終實現(xiàn)城鄉(xiāng)一體化,這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長期過程,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牢固樹立打基礎、謀長遠的思想,堅決防止一哄而上,忽冷忽熱走極端,切忌搞政績工程,殺雞取卵,搞短期行為,流于形式。必須把總體規(guī)劃與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
做到既有中長遠的規(guī)劃目標,又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但具體到一個時期、一個地方,要講條件,有所側重,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爭取年年有目標,事事有人管,一年一大步,年底結硬帳。要堅持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從農民最積極、條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一步一個腳印,見到實效,既讓農民充滿信心,又要讓農民得到實惠,通過設施改造和建設,
逐步推進炊事沼氣化、熱水太陽能化、飲水自來水化、電視有線化、網(wǎng)絡寬帶化、道路水泥化、垃圾日清化、排污專管化、環(huán)境生態(tài)化、農業(yè)產業(yè)化,不斷改善和提升農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
第五,正確處理好國家扶持與社會參與的關系。世界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經驗表明,政府要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動階段成為投資建設和指導的主導力量,農民是建設的主體力量,社會各方面力量,包括非政府組織,是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相互聯(lián)系發(fā)揮作用的紐帶和平臺。我國建設新農村作為一 ……(未完,全文共5658字,當前僅顯示198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建設新農村必須正確處理好十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