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正文

耕地不是唐僧肉

發(fā)表時間:2006/1/9 18:09:56

也許是年代后期中國出現過糧食過剩,今天人們對耕地的重視程度,似乎已大不如前了。耕地拋荒,隨處可見;亂占或毀壞耕地的事,也時有發(fā)生。而更讓人憂慮的是,目前這種局面,尚未得到遏制,致使中國近來的糧食形勢,正在發(fā)生逆轉,糧食供應,再度出現缺口。此現象無疑在向我們發(fā)出警示:必須對耕地問題予以高度關注。
  糧食安全與保護耕地
  去冬今春,_總理在多個場合再三強調:要保護耕地。所以如此,其用意很明顯:一是維護糧食安全;二是不讓農民失業(yè)。因為耕地問題,不僅牽涉到城里人吃飯,而且關系到農民的飯碗。民以食為天,像這等關乎民生的大事,哪國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不過,這是一句古話,F代社會,物質涌流,市場繁榮。要是光種糧食,沒有工業(yè),充其量只能脫貧,卻不能致富,多年前,威廉·配第說得明白:從業(yè)之利,農不如工,工不如商。既然從事農業(yè)的收益,要低于工業(yè)與商業(yè),那么種地的農民,豈不是要吃大虧?一個農戶如此,一個國家亦然。在國際分工中,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收益肯定比不過工業(yè)國家,歷史上像英國、法國那些老牌發(fā)達國家,其經濟起飛無不與工業(yè)革命有關。美國建國之初,圍繞著以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780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最可靠的供應,是讓人賺錢的供應。意思是說,只要工業(yè)發(fā)達了,就可以花高價去買全世界的糧食。話雖如此,但這個觀點要能成立,須得有兩個前提。一是世界市場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二是國際上不會出現糧食封鎖與禁運。關于第一個前提,只要按常識推理,就能發(fā)現紕漏。既然工業(yè)比農業(yè)賺錢,那么大家都去發(fā)展工業(yè),不保護耕地,別人哪會有余糧賣給你?除非別人都是傻瓜,沒有你聰明,不懂得發(fā)展工業(yè);關于第二個前提,我看是要撞大運。因為誰也不能打保票,一旦我們糧食嚴重短缺,別人不會往咱傷口上撒鹽,落井下石。
  年紀稍長的人,對上世紀年代初鬧饑荒的情形,一定還記憶猶新。大凡挨過餓的人斷不會同意,把自己吃飯的賭注,押在別人米缸里。有經濟學家說,糧食生產周期很短,若是遇到大的自然災害,糧食緊缺,還可以退工還農,個月,就能把糧食生產出來。說這種話的人,想必是沒餓過肚子,站著說話不腰痛。要知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何況,退工還農不是搭積木,玩游戲,它是需要成本的。最現實的問題是,已經建起來的工廠,要讓其退工還農,那么工廠主的損失誰來補償?是讓政府兜底嗎?若是如此,政府的代價就太高了,而且工業(yè)化的成果,還要前功盡棄。與其這樣折騰,還不如穩(wěn)扎穩(wěn)打,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穩(wěn)步推進工業(yè)化。
  其實,保護耕地以確保糧食安全,是所有大國經濟的底線。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保護耕地,意義更是非同小可。今年早些時候,_總理到中央黨校發(fā)表講話,提出“不能讓農民失業(yè)”。是的,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農民沒了土地,就沒了職業(yè),沒了收入,要是讓大量農民成為“三無”人口,_就會令人堪憂。也許有人會建議讓農民移居城市,或者進城務工。但要指出的是,城市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而現有工業(yè),也吸納不了太多的農村勞動力。所以,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從國情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不可以拍腦袋,想當然。不切實際的高談闊論,不過是紙上談兵,于國于民,有害無益。遠有年大煉鋼鐵的失誤,近有遍地開花建小城鎮(zhèn)的教訓。前面是車,后面是轍,這些失誤與教訓,我們應當好好記。
  耕地產權與保護農民
  最近幾年,我時常聽說有農民因耕地被占而_上訪。幾個月前,我到南方某地講學,中場休息時,幾十個農民圍住我,希望我能仗義執(zhí)言,代其狀告當地政府強征耕地、且補償不足的行為。此類事件,我想并非個案,一定帶有普遍性。不然,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是不會把征地“要給農民合理補償”寫進中央決定的。
  農民的耕地被征用,為何得不到合理補償?有人解釋說,是政府強勢,農民弱勢,農民與政府的地位不平等;也有人說,由于中國沒有土地市場,土地轉讓沒有市價做尺度,怎樣補償農民算合理,誰也說不清。還有人說,政府為公,農民為私,土地原本公有,政府要征用,給多少補償,當然是政府說了算。以上種種,聽起來似乎有理,但仔細想來,卻經不住推敲。我的看法是:耕地被征用而得不到合理補償,唯一的原因,就是農民的耕地產權沒有明確界定,因而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政府與農民,究竟誰是強勢?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若是人治社會,當然是皇權至上,政府處于絕對的強勢?煞ㄖ紊鐣,講究的是平等。無論達官顯要,還是布衣百姓,在法律面前,誰都不能有特權。哪怕你是總統(tǒng),違法也一定要受到追究。我手頭有一份材料,說的是德國皇帝威廉一世與一個普通磨坊主的故事。威廉一世做皇帝后,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建了一座行宮,待行宮建成后,他發(fā)現離行宮不遠處有一磨坊,影響了周圍的景觀。于是他派人前去與磨坊的主人協(xié)商,希望買下這座磨坊。哪知磨坊的主人死活不賣,結果惹得皇帝龍顏大怒,硬是派衛(wèi)兵把磨坊撤掉了。第二天,磨坊主一紙訴狀,把威廉一世告上法庭,法院不僅受理了此案,而且還判了皇帝敗訴。后來,皇帝只好將磨坊恢復原貌,并給磨坊主一定賠償才算了結。如今的中國,也在建設法_家,公民財產,也受法律保護,可讓人不解的是,當耕地被不公平征用時,為何農民不像那個德國磨坊主那樣,也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呢?
  表面上看,好像是農民不懂法,或者是法治觀念淡薄。但想深 ……(未完,全文共6241字,當前僅顯示219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耕地不是唐僧肉》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