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文化/宣傳講話/>>正文

由美國動畫與中國電影《花木蘭》看東西方文化差異

發(fā)表時間:2014/2/8 12:58:19

由美國動畫與中國電影《花木蘭》看東西方文化差異

花木蘭是中國歷史上_的傳奇人物,一朵生長在持續(xù)幾千年的男權社會里的奇葩。為此,“木蘭從軍”從古至今都是小說、戲曲題裁,被廣為傳誦。
時至近代,花木蘭的故事更是登峰造極,不僅中國拿它來拍電視電影,還越海出洋,被美國迪斯尼于1998年拍成動畫電影《花木蘭》。僅僅一年之后,中國的馬楚成導演又集合了趙薇、李坤等明星人馬,拍了真人電影《花木蘭》。
應該說,不論是美國的動畫電影《花木蘭》還是中國的真人電影《花木蘭》,都各有自己的精采之處。美國“花木蘭”,機靈古怪,聰明活潑,卻又不乏女孩子的特質(zhì);中國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43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平等的“資本主義”社會。故而,男權的影響并未給這個社會帶來深厚的影響。反倒是后來的_、民主、平等的意識成了美國《花木蘭》的主訴思想。
中國的《花木蘭》,有著幾千年知識分子對戰(zhàn)爭的共同認知,那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戰(zhàn)爭是殘酷無情的,從來就沒有什么浪漫可言。在這部電影中,花木蘭身邊的戰(zhàn)友在一場場的戰(zhàn)役中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留給親人的只有,那一個個帶血的軍牌,這給了花木蘭很大的沖擊,使她壓抑、害怕,在戰(zhàn)爭面前退縮,但責任心又使她在這種壓抑害怕中迅速成長起來,利用自己的力量達到兩國休兵罷戰(zhàn),還人民以幸福穩(wěn)定的生活的目的。
美國的《花木蘭》,卻充斥著美國電影貫有的“英雄主義情結”,只把災難、戰(zhàn)爭、危害看作是誕生英雄的溫床。美國電影始終都讓人相信,不論多大的災難,都可以由一兩個人來解決,而其余的人眾,則只能聽天由命。這種“英雄主義情結”又使得美國的電影充斥著一種樂觀,雖然這種樂觀讓人感到很盲目。當然這也與他們的受眾不同有關,動畫電影,畢竟是面對低齡青少年的。
中國的《花木蘭》,情節(jié)更加曲折,影片中充斥著人為對戰(zhàn)爭的“干擾”,這與中國人復雜的人性有關,中國向來都是一個玩弄智謀的社會,因而人性更加地復雜。同一個人,面對不同事、不同人、不同物時,有可能是好人,也有可能是壞人。就如影片最開始就戰(zhàn)死沙場的營主,戰(zhàn)死沙場,怎么看都是為國犧牲的勇士,可他同時又是偏護外甥的自私自利者。營主的外甥胡奎,早先是一個仗勢欺人的人,但到后來卻成為為救戰(zhàn)友甘愿身死的義士。大將軍臧質(zhì)本是一個善識英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伯樂”,最后卻又因為花木蘭功高蓋己,而陷花木蘭于死地。
美國的《花木蘭》,情節(jié)卻簡單得多,人性也簡單得多。人物黑白分明,單于被刻畫得如魔鬼一般;而作為正面人物的皇帝,威嚴和藹,面對生命威脅堅強不屈,面對花木蘭寬厚仁慈;校尉李翔,果敢勇猛,一心救父殺敵,對花木蘭也是情深義重。構成故事情節(jié)矛盾所在的,只有戰(zhàn)爭,沒有人性。而影響戰(zhàn)爭結果的,也只有戰(zhàn)爭,沒有人性。這與美國人本身的人性有緊密關聯(lián),相較于心緒復雜的中國人,美國人的心理要簡單直接得多。
中國的《花木蘭》與美國的《花木蘭》同樣,都有體現(xiàn)愛情,但體現(xiàn)出來的愛情卻迥然不同。中國的花木蘭愛情,是真摯的、壓抑的、沉穩(wěn)的、悲傷的,在復雜的 ……(未完,全文共1934字,當前僅顯示122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由美國動畫與中國電影《花木蘭》看東西方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