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潤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文學碩士,郵編:
【內容提要】古今字是用來說明歷時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古今字形成的因素較為復雜,大體上可歸納為文字職務的分化、合并和轉移幾種情況。古今字的出現(xiàn)是由于語言和社會對文字的要求促成的。
【關鍵詞】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
【正文】
古今字本來是訓詁的注釋用語,表示古今人用字不同,以后發(fā)展為文字學的術語,用來說明歷時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在歷史上它所確指的范圍包括三種情況:一由于漢字孳乳分化而造成古今同詞異字,這類古今字相當于本源字和分化字。二由于古今字義變通而造成同詞異字,這類古今字在產生原因上與通假字有相同之處。三音義完全相同而古今異用,這類古今字是可以分辨出時代的異體字。
由于古今字的外延很廣而內涵模糊,在應用上很不方便,于是有人試圖重新確定古今字的范圍,把它限定為本源字和分化字。(注:參見洪成玉:《古今字》,語文出版社年月第版。)這樣做,不僅不符合歷史上使用古今字的實際情況,而且背離了古今字的本質屬性。
那么,什么是古今字的本質屬性呢?通過對歷史上文字的實際應用情況所作的動態(tài)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文字作為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在記錄語言的過程中,是通過文字職務的分化、合并和轉移,來調整和發(fā)展自己的機制,適應人與社會對文字的要求的,而古今字所概括的歷時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正反映了文字系統(tǒng)的這種調整和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94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于把本源字和古字等同起來,因為在文字職務分化的過程中,一個分化字只有一個本源字,而一個今字卻可以有幾個古字。例如(斜線前是古字,斜線后是今字):
六詳陽/佯申信/伸涂tú@⑧/途錫易/賜說兌/悅卷券/倦隊@⑨/墜刀@⑩/刁
在“佯”字產生之前,“佯”字的職務有時由“陽”字兼職,有時由“詳”字兼職,“詳”和“陽”都是“佯”的古字。從文字孳乳分化的角度來看,“佯”是由“詳”通過改換形旁而造成的分化字,也就是說,只有“詳”才是“佯”的本源字。一般認為,“申”、“涂”、“錫”、“說”、“精”、“卷”、“隊”、“刀”分別是“伸”、“途”、“賜”、“悅”、“倦”、“墜”、“刁”的本源字。
由于文字職務合并而造成古今同詞異字。
文字職務的合并以文字職務的分化為前提。文字職務的分化是為了避免文字兼職過度,文字職務的合并是為了避免文字的分化過度。后者對前者起制約作用。
文字職務的合并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分化字不通行,分化字的職務并入本源字;另一種情況是分化通行后,本源字的職務并入分化字。例如(斜線前是本源字,斜線后是分化字):
一荒/@潰/huì@美/@傷/@臭/chòu@易/@卒/@索/@
二@/逆@/沒@/微@/漏@/陰@/刺@/假@/鄙
“@、huì@、@、@、chòu@”等字是為了承擔引申義通過在本源字上增加形旁造出的分化字,“@、@、@”等字是為了承擔假借義通過在本源字上增加形旁造出的分化字!埃馈狈只忠娪凇墩f文》,但是在經傳中未見通行。段玉裁說:“荒年字當作@,荒行而@廢矣!保ㄗⅲ阂姟墩f文解字》@字、醋字下段玉裁注。)這種以分化字為本字的認識是錯誤的。事實上并不是“荒”等字取代了“@”字,而是“@”字被分化出來以后沒有能夠通行,其職務又并入了本源字。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是為了避免文字的過度分化,而文字的過度分化,對于記錄語言來說并無必要,只能給學習和使用漢字增加困難。從文字孳乳的角度來看,盡管“@”等字沒有通行,但是不能不承認這些字是分化字。從使用文字的角度來看,既然這些字沒有通行,也就沒有取得今字的地位,所以“荒”與“@”等不構成古今字的關系。
“逆、沒、微、漏、陰、刺、假、鄙”等分化字都通行開了,實現(xiàn)了文字職務的分化,但是在文字使用的過程中又因為羨余度過高不夠經濟而合并文字職務,被淘汰的本源字的職務由分化字兼任。從文字的使用出發(fā),“@”與逆、“@”與“沒”等構成古今字的關系。
由于文字職務轉移而造成古今同詞異字。
所謂文字職務轉移,指的是文字在使用中的替代及文字功能的重新分配。文字在使用中的替代造成文字職務的完全轉移,即甲字廢棄,而代之以乙字。文字功能的重新分配造成文字職務的部分轉移,即甲字的某義項改由乙字兼任,而甲字仍保留其它義項。
造成文字職務轉移的具體原因是復雜的,其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以音表義,或者借用同音字來兼任全部義項,原字廢棄,或者借用同音字來兼任部分義項,原字保留其余義項;二是異體字的古今之變造成了文字職務的全部轉移。
下面我們根據造成文字職務轉移的根本原因,首先論述第一種情況(斜線前是古字,斜線后是今字):
一qiáng@/強sì@/俟@/溺@/萎@/凈yí@/移@/深@/漆@/陶
二視/示余/予泉/錢伯/霸攘/讓于/於內/納見/現(xiàn)何/荷
三。状祝”猓邑遥馔踪祝
第一組的文字職務進行了完全轉移。例如:“qiáng@”本訓“弓有力”,“強”本訓“@”,是一種蟲子。由于二字同音,在記錄“弓有力”這個詞義時,不用“qiáng@”這個原有的書寫符號,而借用“強”字,并且久假不歸,以至“強”字取代了“qiáng@”字,成為記錄“弓有力”這個詞義的通行的書寫符號。這種由于通假而產生的文字職務的完全轉移,在事實上起到利用兼職來減少字數的作用。我們注意到,能夠取代被通假字成為正字的通假字,都是義項簡單、易用的字,所以用它們來兼職既符合經濟的原則,又不影響表達的清晰度。
第二組的文字職務進行了部分轉移。例如:“瞻”是“視”的本義,是自己看!耙允挛锸救恕笔恰耙暋钡囊炅x,是讓別人看。漢代時這個引申義轉移給了象神主之形的“示”字,成了“示”字的假借義。例如《史記·高祖本紀》:“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庇捎跐h代借“示”為“視”,所以鄭玄注書以通行的今字釋不通行的古字,如《禮記·曲禮》“幼子常視毋誑”,鄭注:“視,今之示字!薄对姟ば⊙拧ぢ锅Q》“德音孔昭,視民不@”,鄭注:“視,古示字也。”
文字職務的部分轉移與文字職務的分化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其共同點是二者都是由于兼職過度而采取的減少兼職的措施;其不同點是前者采取借用同音字的手段來減少兼職,也就是說,用增加乙字文字職務的辦法來減少甲字的兼職,而后者采取造分化字的手段來減少兼職。
同樣是借用同音字,又有通假字和古今字的 ……(未完,全文共7548字,當前僅顯示265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古今字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