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畢業(yè)論文/文教論文/城建/城建講話/>>正文

淺談獵人在城市起源中的作用及身份轉型

發(fā)表時間:2013/5/22 16:16:31

淺談獵人在城市起源中的作用及身份轉型

摘要

獵人(hunter)是一種出現于舊石器時代的古老職業(yè),代表著人類游動的天性,在最初期和采集者(gatherer)并稱為古代兩大職業(yè)。在人類的演化中,因采集者地位的上升而誕生農業(yè)。在獵人成了剩余勞動力之后,他們便向守衛(wèi)者轉型,并依賴著人們的信任,成為了權力的象征,這便是政治的雛形。而城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隨著政治_的成形,加上漫長的物質積累后,一呼而出的,城主便是守衛(wèi)者,也是曾經的獵人。[1]

引言

城市,作為人類社會中高級元素,它的起源素來為眾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所困惑,其難度不僅在于技術上,即最早的城市遺跡何在?有文字記載前是否已出現城市,這部分歷史如何還原?更在于對于古代社會的想象力缺乏上,即原始社會的哪些元素是城市的雛形?哪些社會結構可能是城市的導因?這些問題尚且困擾著學界,我在此只好膚淺地談其中一點。即舊石器時代中的獵人,這個看似古老的職業(yè),在城市起源中起了什么作用?他們自身又在城市發(fā)展中發(fā)生怎樣的轉型?

一. 獵人的起源

要研究獵人,不得不看看他們從何而出。要說捕獵為人類活動,倒不妨說這是一種人類的動物天性。動物為了生存、為了哺育后代,總要獵殺弱者,動物的世界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84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的導因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前面說到定居性確實是人類的天性,但光憑天性就可以創(chuàng)建城市?不可能。必須有一個更加強大的場,將人們組織起來。這個場會是什么?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在最后一次冰川期結束后,人們可以在大地上找到更多的食物了,氣溫回升,更適于生物居住,因此人們才可以在一個地方更久的定居,才能慢慢發(fā)現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從而誕生農業(yè)。這個客觀原因,相比巖洞想證明的人類的超能力,更能讓我相信農業(yè)是怎么來的。于是,獵人的低潮也到了。更多的人愿意選擇播種和收集固定的食物,比如魚類(冰川消失了)、果樹等等,這些事大概發(fā)生在公元前13000年,考古學家在印度到波羅的海沿岸發(fā)現的人類永久性聚落便是證據。所以在物質正在豐富起來的同時,獵人便顯得有些淘汰了。人們不在需要他們去滿世界的找食物,因為身邊就有,于是女性的地位慢慢上升。而農業(yè)的發(fā)展讓人類的數量得以增加,這又不得不需要女性來照顧小孩,女性的地位繼續(xù)上升,于是乎,母系社會出現了。與此同時發(fā)展的,還有人類的藝術和z-教活動,至于他們誕生的原因,本文就不詳述了。但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便是農業(yè)革命中最后一個大跳躍:馴化動植物和灌溉技術的發(fā)明。

這里引用A•M•霍卡特的看法:馴化動植物和使用肥料這兩件事,可能最初都發(fā)端于慶豐收的禮儀活動和向神靈供奉的犧牲[3]。我基本上同意這個觀點,就是說這兩件事的出現并非出于物質上的考慮,乃是精神層面的,屬于上層建筑。其實在后面我們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元素乃至城市本身的出現,都并非完全起源于物質需要。馴化這件事情發(fā)生在農業(yè)革命后期,女性已經成為族長之后。馴化其本身作為母系社會的產物也很合理,女性將他們對生靈的善意帶入了社會,使得社會從上面說的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慢慢發(fā)展到共生的人類世界,不過這種人類世界是理想的,和“烏托邦”有點類似,看來“和諧”這個宏偉目標在人類初期便有了,可惜現實總是離理想那么遙遠。而馴化勢必將弱化獵人的作用,所謂陰盛陽衰便是。

似乎那個“聚”的導因我們已經找到了,那便是更多的食物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但答案似乎不應該這么簡單。如果是為了食物而聚,那么其發(fā)展也不過是村莊,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形態(tài),在這種松散的組織中只可能誕生類似于長老會這種社會組織,絕不可能有城市那么強有力的階級意識,一定會有更強大的力量。

與此同時,獵人的發(fā)展卻并未因為被壓抑而完全停滯。隨著物質積累的增多,人類想要的也更多,我們發(fā)現自己不僅可以漸漸擺脫尋覓食物的窘境、可以考種菜自給自足了,于是獵人們便有了去改造這個世界的沖動。這個沖動和女性想要的“平安世界”在當時可以相容,那是因為支配別人這個想法還處于初級階段。不過這已經為獵人的崛起和城市誕生埋下了伏筆。

三. 守衛(wèi)者的崛起

農業(yè)革命大概在公園前5000年左右結束。這時的獵人準備重新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主角。不過,這次“王者歸來”還是以溫和的形式開始的。他們決定保護家園、保護現有的資源、保護所寄生的生物。面對大型野獸的襲擊,加上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獵人們漸漸的找到了用武之地。而且在當時,村民恐怕真的是手無寸鐵,也都習慣于安逸的生活,所以守衛(wèi)者的角色很自然的由獵人擔當。蘇美爾人傳說中的吉爾迦米什史詩,講的就是一個叫恩吉杜的人,說他是上天派來拯救吉爾迦米什的,不過從他所作來看,無異于一個獵人:他獵殺獅子、保衛(wèi)家鄉(xiāng),還高砌城墻建造了烏克魯城[4]。書中把他當英雄一般歌頌,可見獵人成為守衛(wèi)者之后,人民確實對他們很崇敬、也心懷感激,從這里開始我就稱這些獵人為守衛(wèi)者吧,不過這種英雄式的完美形象并未維持太久,一場革命將要到來。

人的欲望來源于物質的過剩,好像一個“馬太效應”,有的還要有更多。根據考古學發(fā)現,公元前7世紀,亞述國王阿蘇爾巴尼跋時代的一塊石碑上詳細的記載了,暴雨肆虐大地的經過,猛獸吃人的慘狀,以及阿蘇爾巴尼跋自夸殺死了這些猛獸的行為[5]?梢姡@時的守衛(wèi)者們已經不再那么受人尊敬了,反而成了相對孤立的一群人。正所謂,沒有什么事可以白白得到的,既然村民們希望有人能來保護他們,那么“保護費”大概是免不了的,并且要求被保護的人必需服從于他,這些可能是最初的政治。亨利•法蘭克福特在他的發(fā)現中說道:“獵人平素的服飾及特有的發(fā)式,都體現出頭領人物,甚至國王的特征!盵6]從這里開始,守衛(wèi)者們開始向政治領袖過渡了,城市的發(fā)展也呈現了一絲跡象。

這股 ……(未完,全文共4699字,當前僅顯示237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淺談獵人在城市起源中的作用及身份轉型》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