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協(xié)同治理視角下當代中國社會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Abstract: Governmen t and privat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tands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management. It requires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form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to jointly shou lder theresponsib ilities ofm anaging social pub lic affairs. H owever, the insufficiency in know ledge of social life on the partof the private entails the unnecessary management burdens on the part of the governm en.t A t the same tim e, theden ial of themanagement role of the private underm ines the e*pectations of public interest of the private and nurtured noncoop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97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collaborative governmen;t dom inant position; social managemen;t politicaldemocracy; social autonomy
摘要: 官民協(xié)同治理代表了政府社會管理的發(fā)展取向,它要求政府與國民形成一種合作共事的關系, 共同承擔對社會公共管理事務的責任。但是,由于國民社會生活知識和素養(yǎng)的匱乏,以及長期以來國民管理主體地位的缺失,使得其對公共利益的期望日益淡化,國民中的不合作、不服從甚至對抗情緒滋長,使政府社會管理壓力增大、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傳統(tǒng)的政府與國民之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兩極態(tài)勢,嚴重影響到國民對于政府的認同意識和支持度。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官民協(xié)同治理的社會基礎還很薄弱。所以,從官民協(xié)同治理的角度看,促進當代中國社會管理的創(chuàng)新,需要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公民權利體系;政府要切實端正其公共性角色;要培育多元化的社會自治主體,充分發(fā)揮其社會管理職能和作用,形成政府和社會良好互動的格局。
關鍵詞: 官民協(xié)同; 主體地位; 社會管理; 民主政治; 社會自治
_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班上強調(diào),要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加強社會管理的法律、_、能力建設,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wěn)定。_總書記的
講話,對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試從當代政府治理理論的重要發(fā)展取向 官民協(xié)同治理的角度, 對推進當代中國社會管理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問題,做一探討。
一、官民協(xié)同治理是現(xiàn)代政府治理的發(fā)展取向
從政治學的角度看,世界主要國家的政府管理理論和實踐,在二戰(zhàn)以后經(jīng)歷了一些實質性的轉變。二戰(zhàn)結束以后的一段時期,甚至一直到 20世紀 60、70年代, 由于一些國家治理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需要, 政府管理的效率問題被得到足夠的重視。如何從經(jīng)濟以及其他社會層面盡快修復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 恢復社會及其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是擺在一些國家面前的主要任務。所以毫無疑問, 以盡可能快的時間和速度解決問題, 是政府管理的基本取向。然而到 20世紀 70年代,主要國家上述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經(jīng)濟高速增長,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在這種背景下,呼喚傳統(tǒng)的價值回歸,追求社會的正義和平等,抑制政府的過度作為等等,很快成為學界和政界的普遍共識。
正是基以這樣的背景,人們注意到,以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追求善治的政府價值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及其實踐,就成為了 30多年以來的一種引人注目且富有成效的世界性的政府變革取向。在我國,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政府部門,對于這樣的變革取向也有一些同步的積極回應,并在政府管理的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般而言,以新公共管理理論為基礎的政府治理取向的變革, 具有調(diào)適政府管理職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改善政府與社會關系、增強政府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的目標取向,然而就其實質而言,筆者認為,新公共管理倡導的根本問題,在于通過政府與公民社會關系的根本性變革,以確立一種官民協(xié)同治理取向的政府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政治結構中, 有所謂統(tǒng)治 ( ru le) 與被統(tǒng)治 ( ruled ) 之分, 相應的, 也就有所謂統(tǒng)治者( ru ler) 和被統(tǒng)治者( the ru led) 的分野。在這樣的政治結構中,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 或者說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是一種垂直的關系結構,在很多情況下,往往成為官民對立甚至沖突的結構性根源。而所謂官民協(xié)同治理的政府管理取向的主要意思是說,在現(xiàn)代政府管理的進程中,政府與國民在形成一種合作共事的關系基礎上,改變并盡量拉平那樣的垂直關系模式,共同來承擔對社會公共管理事務的責任。具體來說,根據(j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主張,政府作為執(zhí)掌社會公共權力的主體, 當然承擔著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主要角色和主要責任,尤其是,政府可以通過其合法使用國家強制力的優(yōu)越地位, 決定社會公共資源的分配、維護社會的公共秩序。但是,政府不能是、也不應是社會公共管理的唯一主體,社會成員的個體或團體如非政府組織等公民自組織甚至包括私營機構等等, 都將與政府一起共同承擔起管理公共事務, 提供公共服務的責任。根據(jù)這一主張的邏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隨著政治文明的不斷演進,社會成員個體及其民間自組織將成為一種主要的發(fā)展潮流,國民對于社會的公共責任以及個人對自己決定所承擔的后果,將上升為社會選擇過程中的主要法則,多元競爭被不斷引入公共物品的提供與生產(chǎn)過程中。而另一方面,政府管理職能和權限也不斷向地方政府并趨向于向社會轉移, 政府治理形成了地方治理與公民社會治理相結合的特征和模式。基于這樣的變化和發(fā)展, 所以在現(xiàn)代的政治結構中, 人們已經(jīng)不太傾向于用統(tǒng)治和被統(tǒng)治等諸如此類的概念, 而改用了 Governance( 治理) , 而且更有人主張用 Good Gove ……(未完,全文共11548字,當前僅顯示274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官民協(xié)同治理視角下當代中國社會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