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正文

弘揚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

發(fā)表時間:2006/5/29 18:54:54


  正確處理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義與利義,指道義。是一種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利,指利益、功利。義利之辨是我國哲學史上的一大爭論焦點。關于兩者的關系,我國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儒家旗幟鮮明地倡導先"義"后"利",重"義"輕"利"。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主張關鍵時刻可以"殺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對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孔子孟子主張義利對立,尚義排利。董仲舒也認為"利以養(yǎng)其身,義以養(yǎng)其心"。墨子認為:"義,利也。"墨子三表中,最重要的第三表是"發(fā)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45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髓和典范。荀子說:"重死,持義而不撓,是君子之勇也。"見義勇為,源于《論語·為政》?鬃右舱f:"見義不為,無勇也。"意思是"見到應該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從另一方面講就是"見義勇為"。見義勇為從大的方面來講是一種民族氣節(jié),體現(xiàn)在個體身上,它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修為。古往今來,見義勇為、舍生取義的英雄不勝枚舉。古有義不辱節(jié)的蘇武,守死不屈的顏真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有為搶救國家財產(chǎn)與大火搏斗而光榮獻身的向秀麗,舍生忘死熱血忠魂的郭釵等。他們?yōu)榱嗣褡宕罅x和公共利益而不惜犧牲個人性命,是舍身取義的楷模。
  為弘揚中華民族見義勇為傳統(tǒng)美德,匡扶社會正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市于1997年批準通過了《唐山市獎勵和保護公民見義勇為條例》,對見義勇為行為給予獎勵和保護。另外,為了鼓勵倡導見義勇為,我市還專門建立了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所有這些都為弘揚正氣、維護社會公平、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見義勇為的良好氛圍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華民族重視義、追求義,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民族風格與民族氣質(zhì),是民族精神寶庫中一筆非常珍貴的財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當下處理好義利關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義利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現(xiàn)是:人生在世,要以義取利、以利濟世;平時不因"利"的誘惑而改變?nèi)烁窈凸?jié)操;身處兩難抉擇時,應見利思義、以義制利,甚至懷義去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都有了深刻的變化。市場經(jīng)濟強化了人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但是,以逐利為目的的市場經(jīng)濟,更滋長了人們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甚至有人見利忘義,為一己之私利而不擇手段地棄大利(即義)于不顧。這既有社會的原因,更是自身道德修養(yǎng)欠缺造成的。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下,更應樹立人們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在全社會樹立"以義取利、以利濟世"的良好風氣,倡導人們的公德意識,引導人們將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將義也即大利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傳統(tǒng)美德有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它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所以,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必須使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傳統(tǒng)的義利關系不只表現(xiàn)為大是大非面前的舍生取義,如為正義而犧牲、與歹徒搏斗、舍己救人等等,還表現(xiàn)在一般問題上的敢作敢為,比如抵制假冒偽劣、制止商家的缺斤短兩、維護公 ……(未完,全文共2021字,當前僅顯示128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弘揚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