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
和諧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多元社會事實上是利益多樣化的社會,它是市場經(jīng)濟的必然結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諧社會是一個合作和寬容的社會。和諧社會需要一種寬容的氛圍和精神,要容忍各種不同利益關系的存在,尊重別人所做出的不同選擇,特別要保護少數(shù)_和困難_的合法權益。要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尤其要倡導寬容、謙讓、奉獻的社會公共道德,營造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社會氛圍以及和睦相處的人際環(huán)境。從這個意義上說,和諧社會不僅是一個寬容的社會,也是一個團結的社會、互助的社會、合作的社會。
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和善治的社會。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和管理活動。善治的本質(zhì)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_家與公民社會的最佳關系。建設一個和諧社會,必須協(xié)調(diào)好各種社會關系,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和諧社會當然需要人人友愛、家庭融洽、鄰里團結、社區(qū)敦睦,但是,如果公民與政府處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對立的狀態(tài),縱使人際環(huán)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和諧。因此,一個和諧的社會,應當是一個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一個公民與政府良好合作的社會,一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83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農(nóng)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地區(qū)差距和_問題、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等一些“不和諧”的社會現(xiàn)象依然存在,有些問題的社會影響還比較嚴重,要合理解決這些問題,有賴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
從民主法治作為和諧社會政治保障的角度來看,沒有民主法治便沒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_同志曾經(jīng)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民主政治同社會主義社會的內(nèi)在關系。_同志強調(diào)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則進一步明確肯定了民主法治對于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盡快形成社會認同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于建嶸
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必須盡快形成社會認同感。這包括對政府及政府職能體系的認同、對政策和法律的認同。目前我國缺乏統(tǒng)一的社會認同感。例如,第一,社會公眾對人大、對黨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是不一樣的;第二,執(zhí)政干部和農(nóng)民兩者對政策和法律,如“富民政策”的認同也不一樣;第三,對于政治的認同感,社會也沒有達到共識。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同感,否則,這個社會不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而社會認同感的構建又必須有堅實的民主基礎。
公共治理的和諧取決于制度安排的和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制度安排是公共治理與和諧的核心。中國目前制度安排不和諧,問題不在于政府本身,是“政府上”的問題,不是“政府下”的問題。和諧社會的安排最終取決于政府_上端的安排,包括政黨、政治和民主方式等。因此,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于政府公共治理的和諧,而公共治理的和諧最終又取決于制度安排的和諧。
讓窮人不斷變?yōu)楦蝗松鐣陀谢盍?br>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青連斌
關于和諧社會的特征或標志,有學者提出需要兩個條件,也有學者提出需要四個條件。前者認為,實現(xiàn)科學有序的社會流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和諧社會應該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它應該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上升機會。任何社會如果能夠讓窮人不斷地變?yōu)楦蝗耍陀袩o限的活力。第二,人們地位的變化應該是公平合理的。從本質(zhì)上看,和諧社會的主要基礎就是確立我國各主要社會階層之間的和諧關系。后者認為,達到“和諧社會”至少要有四個條件:一是社會的管理控制體系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二是文化中的
核心價值觀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_的需要能得到滿足,四是社會成員具有流動的途徑。
社會發(fā)展需要中等收入階層壯大
□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
當前收入分配差距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由過渡_弊端和法治漏洞造成的公有資產(chǎn)流失和不公平競爭;繼續(xù)擴大的城鄉(xiāng)差距和工農(nóng)差距;由市場競爭造成的企業(yè)和個人在經(jīng)濟上的分化;由某些傾斜政策和行政性壟斷造成的地區(qū)差別和行業(yè)差別等等。
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中等收入階層的壯大。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中等收入階層的壯大,主要應該依靠較低收入者逐步提高他們的收入,而不是靠有些人提出的實行高稅收,把富人降為中產(chǎn)者。“劫”富“濟”不了貧,“劫”富的結果,只會使剛剛步入中產(chǎn)者行列的人群感到驚慌,使本來可能成為中產(chǎn)者的人們感到心灰意冷,不愿繼續(xù)致富。提高較低收入者的收入,使這個_逐步達到中等收入階層,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法律手段。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快社會保障_改革,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
解決人民內(nèi)部矛盾要有新思路
□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fā)展司司長張大平
要明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政治民主化和經(jīng)濟市場化,這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趨勢,是和諧社會的兩大支撐點。離開這兩大支撐點研究處理社會矛盾問題將會走到傳統(tǒng)_的老路上去。
在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中,要緊緊抓住善解人民內(nèi)部矛盾這一癥結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要有新思路,不能沿用改革開放前原有的思路,即使對以前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和做法,也不要固定化,而要根據(jù)新的社會背景進行探索,例如,鑒于
農(nóng)村已開始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建立諸多社區(qū),要學會發(fā)揮城鄉(xiāng)各類“自治”組織的作用;鑒于不少人正在由“單位人”向“社會人”和“社區(qū)人”轉(zhuǎn)變,要學會發(fā)揮各類民間社會組織的作用。
目前社會存在三種失衡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
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和協(xié)調(diào)三個基本的關系第一,政府與資本的關系。第二,政府與民眾的關系。第三,資本和勞動的關系 ……(未完,全文共4656字,當前僅顯示235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學者眼中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