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小議
中,名詞(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桿,上下有旌旗和飄帶,旗桿正中豎立。本義:中心;當(dāng)中,指一定范圍內(nèi)部適中的位置)當(dāng)然,古文字中,也有畫一個圓圈用手指著圈內(nèi)的圖形!皟(nèi),里面。與‘外’相對”
庸,動詞(會意。小篆字形。從用,從庚!案蓖,表更換。先做某事,然后更換做別的事。本義:用;需要)
再多查一個字,體,名詞(體,會意。從人,從本。古代“體、軆”是兩個字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31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的注解浩若煙海,以一個網(wǎng)蟲的身份議論這個話題顯得既蛇足又狂妄。也許是使命感太重造成的后果,躊躇多日,終于下定決心,把這個苦差事干完,也算對自己有個交代。
書歸正傳!吨杏埂分P(guān)鍵處,在“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之皆中節(jié),謂之和”。拿現(xiàn)在哲學(xué)的概念勉強去 解釋,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
客觀的反映在主觀意識作出思索推理之前一瞬間,內(nèi)在自覺的心智判斷,就是“中”;情緒的變化和主觀的思維相對于這個自覺的心智判斷是屬于外在的范疇。然后〖然后這個詞用在這里如果按古文意會,實在太妙了!〗再配合經(jīng)驗意識推理所得出的結(jié)論,使得作出的反應(yīng)達到最符合實際客觀規(guī)律的效果,就是“和”。
寫完這一段,就象穿著緊身牛仔服,在大雨中澆了個透濕。
體,要體會真切;用,要恰到好處。
大概古人也感到了文字的無奈。畢竟圣人比我們有辦法,后半句拿音樂打比方。讓人讀起來又形象,又有韻律美。仿佛看到古代書生搖頭晃腦如唱歌一般瀟灑自如。古代音樂沒有固定節(jié)拍,高明的演奏者往往將身心與音樂熔為一爐,悠長而自得。而配合演奏的樂師擊打板、鼓或者短暫的停頓以點明音樂的主題。擊打時叫做“板”;停頓時稱為“眼”,合起來就是“節(jié)”了。自然,唱曲、吟詩、讀誦也會拿著尺子或者折扇這樣敲敲打打以助興,F(xiàn)在有些山里學(xué)校的孩子們讀書還保留著這樣的古風(fēng)。所以“中節(jié)”的“中”按普通話應(yīng)讀四聲!耙徽Z中的”也是這個意思。“中節(jié)”就是恰到好處,合乎音律。現(xiàn)在,我們也拿音樂打個比方,“喜怒哀樂之未發(fā)”比做“眼”;“發(fā)之皆中節(jié)”比做“板”,有板有眼就是“中庸之道”了。佛教音樂有一首曲子叫“普庵咒”就有大概的意 ……(未完,全文共1378字,當(dāng)前僅顯示87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中庸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