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畢業(yè)論文:論散文的意境創(chuàng)造
[摘要]散文的意境由多種成分構成,本文試從真實與真情的表達、寓意之點的尋找、平民意識的灌輸、凸顯的人格精神等五方面來對散文的意境構成進行分析。
[關鍵字]散文 意境 創(chuàng)造
意境問題本來是討論詩歌的術語。我國古人論詩時,十分講究境界(意境)。境界一說,始由王昌齡提出,后來歷代詩論家也曾廣泛地討論過這個問題,例如他們認為,寫詩要講究神韻,講究性靈等。但是,前代的討論總的來說,大致難以擺脫膚泛和抽象。直到民末清初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才對境界(意境)一詞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闡述。他的闡述不僅對我們理解詩的意境有極大的幫助,而且對我們理解散文的意境也有重要的啟發(fā)。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盵1]關于境界,他又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也。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之所造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他在分析“紅杏枝頭春意鬧”和“云破月來花弄影”這兩句詩句時認為,靠“鬧”和“弄”兩個詞,使全篇境界全出。最后,他
總結道:“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情感者,謂之有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81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何主觀感情的場面是沒有的。
《背景》中朱自清在家庭災禍設置好你送子遠行的背景后,描繪了父親送子的幾個場面沒有起細致入微地刻畫了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行為,此時似電影鏡頭疊現(xiàn)的情勢點示了了“我”多次的流淚。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 ,穿著黑布大馬褂 ,深青布棉袍 ,蹣跚地走到鐵道邊 ,慢慢探下身子去 ,尚不大難?墒撬┻^鐵道 ,要爬上那邊月臺 ,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 ,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 ,顯出努力的樣子!边@一場面是真實生活中的實景描寫 ,再真實不過了 ,但語句中的“蹣跚”、“不容易”、“努力”等 ,卻反映出了
寫作主體對父親傾注的主觀關愛之情,折射出當時世態(tài)人情的冷漠 ,以及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tài)下知識分子 “一日不如一日”的悲慘命運。在這里 ,任何修飾都是多余的 ,平時的文字下流淌著濃濃的情感 ,傾訴父子親情、刻骨思念。至于《兒女》、《給亡婦》 等文章 ,更是將家庭瑣事娓娓道來 ,在最是平常的事情中打動著讀者。
又比如季棟梁的散文。從平凡樸實的生活起筆,以深切的人文關懷憂思西部的生活狀況 ,敘事厚實,主題冷峻,粗獷而真實地給我們描畫了西部風情。他的散文語言樸素、深厚、切入,極富地域色彩。命運、靈魂、人生、萬物,這些基本的生活元素,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閃爍著粗礫的生命之光。憐憫、憂慮、抗拒、掙扎,作家的生命關懷同樣是那么的真實、沉郁、令人起敬。讀季棟梁的散文,可以感受到一種很強的生活氣息。筆者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為線索,在樸實的敘述中透析著一個歷史時期的苦難歷程 。《布票》中作者以實用之物——布票為結構全篇的中心線素,選用小男孩“我”的視角,講述了一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發(fā)生在中國西部山區(qū)的故事。雖普通平凡卻足以令人痛心疾首、靈魂震撼。剛入花季,還不懂世事艱難的“姐姐”出于愛美天性,極希望買到一塊大隊小賣部新進的漂亮花布,做件襖罩子。然而當她歷經(jīng)大哭大鬧,飽嘗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借到了布票時,那種令她癡迷已久的花布卻已經(jīng)賣完了。美好的期盼、夢想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于是,她和同甘共苦的弟弟 和苦心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先后翻了臉。 過年,竟成為一場災難。作為負載人生況味的散文,尤其是敘事散文,是極講究含蘊的,并且能夠將作者的人生體悟、情思自然而然地熔鑄于事件和人物活動之中,《布票》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自始至終,作者都超然事外,采用非常冷峻、內斂,幾乎是零度情感的低調敘事風格,作者的情感、思想、價值觀念,都了無痕跡,極含蓄地隱藏在敘述描寫之中, 有關作品題旨的抒情、即事而發(fā)的議論,全然沒有,有的只是極真實自然和流暢的講述訴說。 在過去的年代里,生產(chǎn)關系嚴重束縛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國內物質匱乏 經(jīng)濟貧困現(xiàn)象突出 布票 通過故事的描述,就是要表現(xiàn)這種匱乏、貧困對人們,尤其是孩子們的壓抑和傷害,傳達作者因這種壓抑、傷害而帶來的刻骨銘心的感受和體驗 真可謂獨到、深刻。
二、寓意之點的尋找
有人說散文創(chuàng)造意境要選擇 “含有象征的意味”的形象。 其實, 所謂 “象征意味” 并不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是作者通過聯(lián)想移情賦予那個事物的。法國象征派詩人波德萊爾認為, 外界事物與人的內心世界息息相通, 山川草木都是向人們發(fā)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只要心有靈犀, 明察精思, 任何情思都可能找到與之暗合的客觀對應物。關鍵在于你的情思狀態(tài)同客觀事物的性質特征是否異質同構, 互相契合感應。寓意點, 是作者感情的觸發(fā)點、凝聚點, 是情與景的連接點、 契合點, 也是創(chuàng)造意境的著力點、落腳點。
如 《白楊禮贊》寫白楊樹的不平凡 ,先以一大段文字描繪了西北高原的景色,在渲染白楊樹周圍的環(huán)境之后,異峰突起 ,文章以急驟而跌宕頓挫的氣勢描繪了白楊樹的風姿 ,強調了白楊樹的筆直、挺立、高大,不折不撓 ,極力表現(xiàn)它的偉岸、正直、質樸、嚴肅、堅強。這一形象就是北方農(nóng)民的形象,就是中華民族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形象,就是作者感情的化身。在對白楊樹進行形象的展示之后,當文章寫到“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 …… 難道你就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華北平原縱橫激蕩,用血寫出的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時,作者胸中的贊美之情便如洶涌澎湃的激流一瀉而下。
劉白羽的一名篇《長 ……(未完,全文共8408字,當前僅顯示229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中文畢業(yè)論文:論散文的意境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