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來,在人們的記憶中,沒有哪個村莊能像小崗村那樣,用草草寫下的一紙約定改寫歷史;也沒有哪個農(nóng)民_,能像當年的18位好漢一樣,用鮮紅的手印掀起改革的大幕。
2004年,39歲的安徽省
財政廳干部沈浩來到小崗時,那些當年“大包干”的帶頭人們成了他了解小崗、改變小崗、發(fā)展小崗的“高參”,也成為沈浩生命中最后6年的見證者。
信賴——“沈浩是農(nóng)民的孩子,知道農(nóng)民需要什么”
當年按下紅手印的18位帶頭人,如今健在的還有12位。風(fēng)霜染白了黑發(fā),歲月寫滿了滄桑,經(jīng)過了“生死契約”的洗禮,親歷了小崗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如今的他們從容、淡定,以犀利、冷峻的目光審視下派到小崗的干部。
在小崗村,要讓這些“大包干”帶頭人信賴,僅靠說兩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52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們怕了”
20多年沒有邁進富裕門,小崗的矛盾、積怨、問題不少。而在沈浩看來,讓有些停滯的小崗村再次煥發(fā)生機,就得靠發(fā)展。
從2004年開始,沈浩開始帶著大伙去華西村、大寨等名村“取經(jīng)”,“大包干”帶頭人每次都參加。嚴宏昌說:“沈浩帶我們?nèi)テ渌鍏⒂^,就是要讓大家解放思想,和人家對比看看我們是否落后了,變變我們的思想觀念!
作為當年“大包干”協(xié)議的起草者,嚴宏昌是小崗的“文化人”,幾十年走南闖北,他當過村委會主任,帶著大家辦過企業(yè)、搞過合作,一心想讓小崗富起來。在沈浩身上,他似乎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對沈浩充滿了期盼。
沈浩沒讓他們失望。
嚴學(xué)昌忘不了,為了讓小崗的交通更方便,帶動旅游的發(fā)展,沈浩幾年中多次到省里各個部門爭取,終于開創(chuàng)了全安徽由一個村往省城發(fā)班車的先例。這3年,村里建起了“大包干”紀念館、衛(wèi)生院,住房困難的村民搬進了新居,人心開始聚攏了,小崗真的開始有了起色……
3年時間轉(zhuǎn)瞬即逝,眼見沈浩歸期將至,村里的致富能人嚴金昌說:“當年我們這些男人坐牢殺頭都不怕,可想到沈浩要走了,我們真的怕了!
當年的老哥兒幾個一合計,為了小崗的明天,要留沈浩,還是用當年成就小崗的“紅手印”。于是一封聯(lián)名信送到了省委組織部,語言一如當年的實在,列舉了沈浩在小崗干的十件實事,后邊緊跟著98個鮮紅的手印,帶頭簽字按手印的還是當年的帶頭人。
沈浩用行動,回應(yīng)著那些蒼老、凝重,滿含期盼的眼神。
“看到村里的新房子,我總想起沈浩!眹懒⑷A看著房子睹物思人。當年那張“生死契約”就是在嚴立華家的茅草屋里誕生的。搞“大包干”,解決了溫飽,嚴立華家的茅草屋變成了大瓦房!吧蚝聘艺f,瓦房破了該淘汰了,現(xiàn)在咱們要起樓房!边@事嚴立華當時想都不敢想,可沈浩卻真的帶著大家做到了。關(guān)友申說:“看看這村里的規(guī)劃,看看咱們的農(nóng)貿(mào)市場,這都是沈書記帶著小崗人實實在在干出來的。”
為了小崗的發(fā)展,大家也有意見不一的時候,也有爭吵的時候,難能可貴的是,吵過之后,大家還是念著沈浩的好。嚴美昌說:“沈浩跟我們拉呱,真能說掏心窩的話。為土地的事情,我們爭論過,但每次都是笑著結(jié)束的,不是抬杠,因為沈浩是在為老百姓考慮,大家最滿意的就是這一點。”
懷念——“讓沈書記永遠留在小崗村,讓子子孫孫都不要忘了他”
2009年11月6日清晨,噩耗傳來。這一天距離沈浩第二個任期結(jié)束只有一個月,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小崗人又按下了手印,盼著他們的沈浩書記能再留下來。
嚴俊昌聽人說沈浩去世了,當時就生氣地呵斥對方,無論如何不相信這是真的;嚴宏昌不思茶飯,心里仿佛堵了個疙瘩,幾天都解不開;嚴國品難以接受這個現(xiàn)實,他 ……(未完,全文共2315字,當前僅顯示147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沈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