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正文

從一堂語文課談課堂的預設與生成

發(fā)表時間:2008/7/7 12:05:50


  從一堂語文課談課堂的預設與生成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新課程的立本理念之一,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跳出教材教語文。因此,語文教學的課堂應是動態(tài)的生成,而不是全盤預設,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無獨有偶,前幾天,聽了一位老師講的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三顆枸杞豆》,其中有幾個環(huán)節(jié),引人深思。
  環(huán)節(jié)一:
  教師在導入新課后,提問:“這是什么樣的三顆枸杞豆?”
  生1:這是富有生命意義的枸杞豆。
  生2:這是改變人生的三顆枸杞豆。
  生3:這是給人啟示的枸杞豆。
  生4:這是一個警號!
  師: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其實這也是催人
……(新文秘網http://jey722.cn省略50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比缓螅處熼_始總結歸納“我”的成長歷程,“貪玩淘氣----熱愛大自然,仔細觀察----植物學家”。同時,形成板書。緊接著,教師又提問:“學了這篇文章,三叔給了你什么啟示?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在解答第一題的過程中,教師在板書,解答二題時,教師只是讓寫在日記本上,沒有給交流展示的機會。爾后又開始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寫作訓練。
  在上述課例中,老師預設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但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沒有按學生的發(fā)展狀況繼續(xù)下去,教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下去大家再搞”。如若每個問題都下去再搞,那我們的課堂是解決什么的呢?更何況,下去搞了嗎?
  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教師預設的不那么多,課堂就會是另外一種情況。學生精彩表演之后,同學們會七嘴八舌的議論評價,在評價中感受三叔的人物形象,感悟三顆枸杞豆的啟示,在交流中組織自己的語言,錘煉自己的語言,盡可能的運用一些關于生命、時間的名言警句,這樣,文本、讀者、教者、語言、寫作、口語訓練實際上就有機融合在一起了。
  課標指出,設置是指由文本和預料的學生狀況而預設的教學方案,生成是從學生那里發(fā)現(xiàn)新問題,或由學生提出新問題而改變預設方案或臨時局部生發(fā)。
  任何一節(jié)課,從設想到實現(xiàn),一般包含四個環(huán)節(jié):設想、設計、實施、實現(xiàn)。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方向大體一致,但并不一定同步。但從教的角度而言,有時心想事成,有時會事與愿違。這是因為從實施到實現(xiàn),要面對學習主體。學習主體的反饋和追問,常常能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課程。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對學生生發(fā)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在認為必要的時候臨時改變教學預設,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落實到教學行為中去了。這樣的教學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和常規(guī),那我們的課堂面貌就會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有助于形成新的課堂文化。相反,教師無視學生的反應,一味按照預設執(zhí)行下去,設計的教學也許是完成了,卻很可能因不切合實際導致學生邊緣化,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也會成為一句空話。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鍛煉教學智慧,更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多一些生成,少一些預設,多一份關注,少一些自我。
  那么,怎樣才能構建開放、高效的初中語文“好課堂”呢?我覺得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好其著重點。一是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明確而持久的學習動機,引領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書寫習慣、言語習慣等,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同步共進,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從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出發(fā),關注學生的情感、心靈,讓學生學得主動、生動、靈動,有真情、真趣、真 ……(未完,全文共2243字,當前僅顯示142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從一堂語文課談課堂的預設與生成》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