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的出現(xiàn),使人類社會從手工時代進入機械時代,社會一下子向前推進了許多年。工礦交通突飛猛進地發(fā)展起來,制造機械需要鋼鐵,燒蒸汽需要煤,煉鐵采煤需要開礦,對礦就需要威力強的炸藥。修水庫、建河壩,鐵路穿越山谷,也需要炸藥劈開山谷、鑿通隧道
炸藥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用,破壞力大,生產(chǎn)力也大。一方面,開礦要用它炸開礦石,修路靠它劈開山谷、鑿通隧道、掃除障礙,修水庫、建大壩,靠它移山填海……另一面,用它裝填炮彈、炸彈,不知毀壞多少房舍、農(nóng)田、村莊,壓取多少人的生命……看炸藥用在何處,建設者需要它,戰(zhàn)爭狂也喜歡它。自它一出世,兩種作用就兼而有之。蒸汽機推動著鋼鐵業(yè)和采礦業(yè),人們到處找礦,鐵礦石、煤靠炸藥源源不斷地開采出來。資產(chǎn)者為爭奪資源、市場打得你死我活,都想找到摧毀力更強的武器。于是,炸藥便應運而生。
炸藥源于中國的火藥,但比火藥的威力大得多。
這里說的就是炸藥和引爆物———雷管的發(fā)明者。
早晨,太陽剛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66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和他的三個兒子一起研制炸藥。父親不屈不撓的性格被阿爾弗萊德所繼承。當阿爾弗萊德看到硝化甘油具有威力無比的爆炸力時,就決定認真研究這種炸藥,將它用于礦山開鑿和運河挖掘等工程建設上去。從此,阿爾弗萊德·諾貝爾的一生,就與不斷的爆炸結下了不解之緣。
阿·諾貝爾初次見到硝化甘油,是在俄國的圣彼得堡。當時,俄國化學家齊寧家齊寧教授向前來討教的諾貝爾父子演示了硝化甘油的爆炸性。當很少很少的硝化甘油在錘擊下發(fā)生猛烈爆炸時,給諾貝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為了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須發(fā)明引發(fā)裝置。經(jīng)過研究,諾貝爾發(fā)現(xiàn)要硝化甘油爆炸,必須把它加熱到爆炸點或以重力擊發(fā)。年,諾貝爾用火藥引爆硝化甘油獲得成功。諾貝爾把硝化甘油裝在玻璃瓶里,再把裝滿火藥的錫管放人,然后裝進火藥引爆。
諾貝爾終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還彌漫著白茫茫的霧氣,諾貝爾兄弟三人一起來到小河邊,由阿爾弗萊德點燃導火線,然后丟人水中。猛然間,傳來了一聲刺耳的金屬爆裂聲,顯然它的轟炸力遠大于一般火藥,成功使諾貝爾堅定了研制烈性炸藥的決心?墒,隨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們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遷移到湖中小船上進行實驗。
這時,諾貝爾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經(jīng)打擊或震動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裝置——雷管。一天,諾貝爾在馬拉湖岸邊進行引爆實驗,遠處觀望的人們親眼目睹了諾貝爾從死神手中掙脫的情景:敏捷的諾貝爾剛剛輕手輕腳地將實驗裝置安裝完畢,轉(zhuǎn)回身走,還沒有走開多遠,就聽到“轟”的一聲沖天巨響,炸藥卷起了濃重的黑煙、塵土,人們都以為這回諾貝爾肯定完了,可是,誰知滿臉血污的諾貝爾卻出人意料地從硝煙中跑了出來,興奮地喊道:“雷管試驗成功了!”有了引爆烈性炸藥的雷管,諾貝爾開始生產(chǎn)硝化甘油。社會迫切需要烈性炸藥,諾貝爾工廠的產(chǎn)品供不應求。然而,一連串的大爆炸,又使諾貝爾面臨絕境。硝化甘油遇到劇烈震動,就會引起爆炸,當時人們對炸藥的危險性一無所知,隨意處理硝化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隨自己。不久,報警的信函如雪片一般涌向諾貝爾。
年月,一名商人帶著磅磅硝化甘油,住進紐約一家旅館,突然的爆炸令屋毀人亡,連地基也炸出米一米多深坑。
年月,悉尼一家貨棧貯存的兩箱硝化甘油爆炸,一聲巨響,片瓦無存。年月,“歐羅巴號”輪船運載硝化甘油因爆炸而沉入海底,船上人員無一幸免。
人們恐慌、懷疑、抵制和咒罵的話語向諾貝爾涌來,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堅毅的諾貝爾也為之焦慮不安。但是他沒有像發(fā)現(xiàn)硝化甘油的索布萊洛那樣痛悔不已、手足無措,只去向上帝祈禱寬恕。他堅信新炸藥的優(yōu)越性一定能為工業(yè)發(fā)展帶來極大的益處,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克服!
怎樣才能解決烈性炸藥的安全性問題呢?經(jīng)過日夜奮戰(zhàn),諾貝爾想出了兩種安全措施,最終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問題。運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諾貝爾制成了固體炸藥。試制成功以后,諾貝爾親自去各處表演,用鐵的事實證明新炸藥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們的疑慮,挽回不良影響。年月日,英國北部礦山礦石貯存場的平地上,擠滿了企業(yè)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觀眾,他們謹慎地俯身在一道攔水壩后,驚恐地向前眺望著。
只見諾貝爾的幾個助手,用廢枕木點燃一堆篝火,然后,諾貝爾從容地把多磅重的炸藥,放在熊熊烈火上。圍觀的人們心驚膽戰(zhàn),他們深知不安分的硝化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嚇得閉上了眼睛……
過了一會兒,諾貝爾又跑到貯存場邊緣的斷崖旁邊,當他將磅磅多重 ……(未完,全文共2924字,當前僅顯示185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板報墻報資料之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