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正文

立德樹人擔使命

發(fā)表時間:2019/10/11 10:33:27

立德樹人擔使命
立德樹人擔使命

《左傳》載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
“育才選士,為國之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增強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活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100年前五四運動狂飆般的吶喊已經(jīng)散去,五四運動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斗的血脈里。
中國歷史上讀書人的地位向來較高,有所謂“萬般皆下品,為有讀書高”之說,讀書人常被成為“學老爺”。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我們在學校從小學開始的思想品德教育到初中以后的政治思想,時刻教導著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們嚴于律己,為人師表,以德育人,成為學生的楷模。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同時老師自身的行為也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
……(新文秘網(wǎng)http://www.jey722.cn省略55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的知識,更是種植在骨血里的認知。每當豐收的時候,鄉(xiāng)親們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情不自禁的帶著或激動、或悄無聲息的喜悅,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很多時候,連農(nóng)民自己都意識不到情感。莊稼感知到了農(nóng)人心底的期望,在傍晚的微風中輕輕搖曳著身子,積蓄力量,蓬勃生長。在農(nóng)村,經(jīng)常會聽到父母說的一句話,“躍出農(nóng)門,走出去”。因為老家地處荒漠,環(huán)境極為惡劣,而走出去的唯一途徑,就是上學,受教育。學校不僅具有培養(yǎng)人才改進社會風俗的職能,在我們初中以后還進行國家政治思想的學習。學校教會我們很多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教育是每個人的生活準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yè)。
改造社會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改造自己。上學時期,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幼力,學生是家庭的希望,學生也是一個社會發(fā)展的潛力,但是學生也要做好個人應該做的事,這樣才能讓學生個人成才,成為家庭的榜樣,成為社會的榜樣,成為祖國的棟梁。遵紀守法,很多學生在學生時代胡作非為,對后果考慮的很少,結果往往因為一次沖動或者失誤的判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后悔不已或者死不悔改,例如前段時間爭議比較大的留學生“江歌被殺”一案。一位樂于助人,聰明懂事,美麗善良的姑娘,因為自己的善良,也因為同學兼好友劉鑫的冷漠無情,永遠回不來了,悲劇讓人心痛,但令人氣憤的是當事人劉鑫在整件發(fā)生或發(fā)生后的態(tài)度,辱罵威脅江歌媽媽,她完全忘了好朋友是因為救她而死的。道德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無法用知識彌補。道德缺失的人,還怎么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當前學校和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完全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在學?梢钥吹缴鐣母咚侔l(fā)展,對于物質利益的高度重視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利己主義精神和唯利是圖的這種競爭方式影響到了學生的價值觀念,所以說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只有不斷地強化學生德育教育的過程以及強化整個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夠讓學生以后再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立足。在新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學生健康心理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學生對于世界上的一些是非觀念的判斷和價值觀念的判斷往往來自于學校的課堂教育,這種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那種健康心理素質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還能夠讓學生從自我的小世界中走向外界更大的社會環(huán)境,健康成長,對于學生而言,今后能否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學習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須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我記得在我工作后的某一年,一位領導給我們講話的時候說:“公司用人的要求是,學的好的,但是做人有問題的,我們用,但是不提拔,學的一般的,做人沒問題的,我們慢慢培養(yǎng),學的好的做人也沒問題的我們重用”。所以,學校要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yè),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來,做一個更加適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可靠接班人。 ……(未完,全文共3083字,當前僅顯示155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立德樹人擔使命》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