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正文

閑話中國士子之變遷

發(fā)表時間:2013/10/27 7:14:34

閑話中國士子之變遷
此情可待成追憶
—閑話中國“士子”的責任意識之變遷



一•長太息以掩涕兮
當披頭散發(fā)的屈原被放逐在楚國的山野農畔時,他已受盡了折磨: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但當他看到衣褐破碎,潦倒不堪的楚國耕作的百姓的剎那間,它自身的所有痛楚與牢騷已蕩然無存,他的心真正被被刺痛了,幾行渾濁的淚水已無法抑制地奪眶而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肺腑之言亦為不朽的千古妙文,是熔鑄了真感情的,這樣的哭在幾百年后的阮籍也有過,不過他是喝了酒,是到窮境時才哭,然而他哭的還不仍是天下的黎民!這樣的哭杜甫時最厚實的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憤怒,然而淚水潸然。“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
……(新文秘網http://www.jey722.cn省略49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求索”志銘。他在另一篇《橘頌》中有這樣幾句:
后皇嘉樹,橘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魯迅則在他的《雪》中這樣寫到: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在他們中間,還有一個憂容滿面的辛棄疾,在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里,他拋灑了漫天的愁緒: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就是這樣的赤子之心使得豁達如蘇軾也在“一蓑煙雨任平生”之余,吟出“持節(jié)云中,何時遣馮唐”的內心愁結。這種愁結即使在被打入下九流之末的元朝士子也常常淤塞不得解: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
讀書人一聲長嘆!
(張可久《中呂•賣花聲•懷古》)

這種長嘆,一直嘆到龔自珍,梁啟超。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將它概括的好: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顆憂心可愛,這份愁情赤誠,偉大。
然而這份千年情愫在流到如今的象牙塔里卻只有“此情可待成追憶”了
三.象牙塔里的困頓
象牙塔里的苦悶在這有點煩躁的季節(jié)里尤為顯現,錢鐘書曾以“圍城”為喻說過一些“想出來想進去”之類的話,我也不知道方鴻漸最終是否出了圍城,孫柔嘉是否進了圍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出來的進去的,歡笑著的,啼哭著的,鄙視的,冷笑的,狂喊道,還有夜幕里悄悄上演的,無非是對自己存在的一種折騰。莊子說他夢中化蝶,頗有詩意,但其實他夢中什么都化不成,即使是沒了花紋的的蝴蝶在暴雨的淋漓下抖索著的翅膀,他也沒法夢到。他是個可憐的人,當世人皆以朦朧的睡眼仰望他時,他也只能以朦朧的睡姿說幾句自欺欺人的話,當屈平連這話都說不成時,他就跳河了。阮籍可就不同,他可以大醉,大喊,大哭,這看起來有點荒唐而且沒用,但比起斂起真實感情感情并假裝通達的莊子來說要使人心順暢的多,至少沒有了偽裝的麻煩。但它的確又是個笨蛋,同樣的大哭大鬧,劉備怎么就哭出了個三國鼎立呢。至于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也只不過是無可奈何的一廂情愿罷了。
象牙塔其實腐朽好久了,記得先前東林黨人自詡為“救民”以至于掛上了“聲聲入耳,事事關心”之類的聯子,但其實效果不大:陳勝吳廣不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卻首難了秦國。東林黨人即使書上斗大的字,還不是讓崇禎皇帝自縊在了萬歲山。這 ……(未完,全文共2181字,當前僅顯示138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閑話中國士子之變遷》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