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會會長在《**si志》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言必有據(jù) 可信可用
讀了《**si志》,感到眼前一亮,真是難得的優(yōu)秀志書。主編與編纂者下了很深的功夫,非常感動,非常佩服,有幾點感受尤深:
一、搜羅詳備,資料豐富。主要參考資料有50多種,除了歷代方志,還有許多文集、詩集、檔案、石刻,相當完備。
二、言必有據(jù),可信可用。志書中,無論是沿革、景觀、人物,還是藝文、雜志,均注明資料出處,這是這部志書最重要的特點。我參加新編《清史》工作,他們明確規(guī)定,不能引用新編方志。究其原因,不是說新編方志沒有根據(jù),而是找不到出處,不敢相信,不敢用。我們寫文章,也會用新方志資料,但通常都要去核對原始資料,有時候很難找到,這就不敢引用了。如果都注明出處,就方便多了。
三、文字簡潔,信息量大。si
……(新文秘網(wǎng)http://jey722.cn省略55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方志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我自己是一直用新方志的,也一直關注對新方志的質疑。海外的許多學者用新方志的時候,都對資料的準確性提出很高的苛刻要求,方志里面講到的,頂好去找檔案或原始文獻核對;如果找不到相應的檔案或原始文獻,還是要存疑。我自己也用新方志,尤其是方志辦的**通的網(wǎng)站,資料編得非常豐富,可以講對于研究**史的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大家都在用,但用的時候都在對其可靠性提出有進一步核實的必要。我認為,這并不是說新方志編得不好,而是說有一點點功虧一簣。在編的時候,很多都做了資料長編,也都是有資料出處的,但出版的時候卻全部都沒有了,這是非?上У氖虑。這也由于編方志的隊伍,很多人原來不是做歷史學的,對史料的感覺不一樣。我認為這是非?上У。在這點上,我以為《**si志》在資料方面有鮮明的優(yōu)點,跟以往方志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看到這部志書會眼前一亮。盡管這是一部小志、一部專業(yè)志,不是大的、含量特別多的志,但它在資料方面顯示了它的優(yōu)點。這部志在資料編纂方面,有注、考、編、按語、附錄、索引。這幾條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一個注、一個考。順序也是這樣的,注第一、考第二、編第三。再下面我比較贊賞的是附錄和索引。按語多一點也好,少一點也好,沒關系,因為按語是講自己的看法。注,講求真;按,是一己之見。所以,按多一點、少一點,問題不大。附錄和索引也是非常重要的,F(xiàn)在做學問的人,沒有人把方志一個字一個字從頭到尾看的,所以國外的學者看到?jīng)]有索引的書就頭疼。外國學者的書中,附錄和索引常常占到五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二。況且,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電腦的時代,加個索引,編者辛苦一點,但是對讀者是非常方便的。附錄也是這樣。所以,注、考、編、附錄、索引,這些都非常必要的。我們都知道方志的三個功能,存史、資治、教化,F(xiàn)在新方志大體是反過來的,先是教化,然后是資治,最后才是存史。但事實上最重要的還是存史,有了存史,才好資治,才好教化,否則就沒有根基了。
二是如何注釋的問題
注釋出處是這本si志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但現(xiàn)在的整個注法不妨改進一下,就是要既收到注的功效,又避免繁瑣。剛才沈渭濱老師也談到了這個問題。我以為像這樣小的專業(yè)志,這樣的注法還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一部大志,無論是區(qū)志,還是縣志、市志,這樣的注是沒辦法做的。那怎么辦呢?我看到**圖書館編的《近代期刊編目匯錄》,它的做法是把重要資料編號,后面標上1號、2號、3號,比如一直到150號。最重要的資料都編成號,某一條資料是出自**檔案館某一個卷宗的,我就把它編成1號,再有出自另外一個卷宗的就編為2號。不一定條條都注,你覺得重要的,下面加一個號碼。這個是53號,那個是86號。志書后面列一個附錄,標明1是什么,2是什么,53是什么,86是什么。用的人去查,保證能查得到。當然,如果你不去查資料,你相信我,你就用我的材料。通常,有這個注號在后面,用的人會比較敢用,他覺得這是有根據(jù)的。這 ……(未完,全文共2470字,當前僅顯示157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史學會會長在《**si志》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